来源:临朐县融媒体中心
在美丽的钟灵沂蒙山区孕育了多少古今英雄。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有一个叫白家庄的村庄,位于著名景点禅堂谷的南面,四面环山,村庄西面的宝顶山海拔420米。几年前,保定山还是一座荒山,一个38户128人的村庄。年轻人出去工作,而老人和妇女留在后面。白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山东恒源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成增的带领下,一批“沂蒙老兵”传承发扬沂蒙精神,无私奉献。他们连续五年对宝顶山发动“较量”战,开辟硬化山路,架设电线,打井引水上山,种植果树苗木,把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长满树果的“郭华山”。白家庄摘下了贫困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沂蒙老兵”卢承增在1995年底换了工作。他是泰安一个45岁的和尚。他工作努力,事业稳定,影响深远,致力于摆脱农村贫困。这位军工企业家成功创建“工农新联盟”模式,组织开展“百名退役军人精准帮扶老区扶贫”活动,先后在泰安南环建设沂蒙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在沂水陶克子红嫂故里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园,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沂蒙老战士”白、都是临猗军分区的离休干部。作为白家庄人,家乡的贫穷落后一直萦绕在白的心头。为了让村子看起来更大,让村民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这个美好的愿望一直被人们铭记。老战友卢承增被白对家乡、对家乡的热爱所感染。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沂水南大圈和陶克子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白家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关键是想办法把产业繁荣起来,让山村里的人不再贫困,过上好日子。在卢成增的带领下,分散在济南、泰安、青岛、临沂等地的数百名沂蒙老战士聚集在白家庄村保定山脚下,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扶贫队伍,开展了“百名沂蒙老战士扶山村”的义举,从而打响了保定山区流域开发的脱贫攻坚战。有卢承增的资金支持,就这么办。沂蒙老战士白、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修山路、打井、架设电线、铺设管道、种植果树.
白虽然住在很远的临沂市,但家里有老人也有小孩。两位老人年老体弱,需要他的照顾。有新生的孙女需要照顾。然而,他放弃了家庭,照顾每个人。他驱车200多公里来到白家庄,和妻子住了一两个月,打井架、修路、种树。在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党工委、发展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村级党组织争取了道路建设专项资金;沟通协调临朐县供电公司专项资金支持电杆上山送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弘扬“扶锋”精神,全力提供后勤保障。在寒冷的夏天,“沂蒙老战士”退而不退,全身心投入到白家庄的扶贫工作中。白、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在山上跑来跑去,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开挖山路,修整梯田。一天下来,他们腰酸腿疼,但还是和村民一起努力工作。“沂蒙老兵”改变了保定山,让白家庄变得美丽。山路变得坚硬,到达了山顶。新环山路2公里,观光路1.5公里;修建梯田1000多亩,种植苹果、梨、杏、枣树、绿树3万多棵;钻井2口,铺设电缆1000米以上,铺设输水管道1500米以上,修建水库2座;新建10亩猕猴桃基地,种植猕猴桃植株2000株;清理开挖石料5500平方米,疏浚河道200米,建成集蓄水、养鹅、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万岩湖.每一个数字都是无数心血的凝结,每一个变化都是无私奉献的颂歌。站在绿树鲜花掩映的宝顶山上,白家庄村民齐建华、齐鸿生、郭剑锋笑着说:“多亏了沂蒙老战士,宝顶山成了郭华山,有竹园、白松园、猕猴桃园、杏园、桃花园、枣园等经济作物园。沿路种植玫瑰,水可以被引上山,贫瘠的山坡和荒地变成了灌溉地。果树结果,满山飘香。普通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喝水不忘打井的人。如今,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政策支持下,白家庄村成立了水果合作社,吸纳村民务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家家户户吃自来水,每年缴纳土地出让金,脱贫致富,让村民们记住了“沂蒙老兵”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