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是知名的掌门人,也是无数人眼中负责任的企业家。
这样一个勇敢、足智多谋、精力充沛的人令人钦佩。
刘出身并不高贵,与富贵无关。
他是名副其实白手起家的人,从农村娃到京东掌门人,一路走来,刘强东不畏风雨,克服众多不为人知的苦难,把京东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孵化成中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企业,刘强东实在厉害。
1、
刘1974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来龙镇的一个村庄。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宿迁。在暗中,刘也有项羽的霸气力量。
刘的父母靠航海为生,这源于当地发达的水路交通。村里许多村民靠航海挣钱。
刘的父亲曾经是生产队的会计。1979年,当他有机会时,他借了2500元买了一艘船,并决定从事水运。
刘的父母很能干,他们有不屈不挠的力量。划船既累又担心,所以他们必须互相跟上。一年后扣除成本,能赚一千多块,在当时农村还是挺不错的。
跑了三年,有了一些积蓄,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块,刘强的船主的船从10吨改成了40吨。
船变大了,跑了很长一段路。往返通常需要半个月。这条船成了刘父母的第二个家。在海上漂流,风险极高。不幸的是,当你遇到风浪时,你可能会看不见大浪。然而,为了赚更多的钱,刘的父母并不关心安全。
刘日后的冒险精神与他的父母冒着生命危险驾船有关。受环境影响比任何教育都有用。
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刘和她的姐姐一年到头都住在奶奶家。从5岁起,刘就一直负责照顾她3岁的妹妹。如果她妹妹饿了,刘会给她妹妹做饭,她妹妹经常被烫伤。
再大一些,刘强东开始干起了各种活,下地割草、挑水等样样拿手。三年级之前,大概刘强东十岁前,几乎没有吃过饱饭,一年到头,最多吃两次猪肉。
不到十岁的刘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去钓鱼。
年轻的刘很懂事。他知道父母在外面努力工作不容易。他从小就成了一个小男子汉,帮助父母稳定家庭根据地。
从小,这种生存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就被刘注入到的发展中,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刘的心里,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宿迁以外的未知。
15岁时,刘初中毕业。他带着存了50元的零花钱离开了宿迁。他父亲答应他,如果他被宿迁中学录取,就带他去上海玩。刘非常高兴。
>2、
由于工作忙,整天在船上,父亲没能履行诺言。刘强东心中那种蠢蠢欲动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在没有和家人说的情况下,一个人离开了宿迁,去江西九江、湖北黄梅走亲戚,更重要的是,追寻他心中广阔的世界。
15岁的刘强东,没离开过宿迁,没坐过火车,也不知道怎么去九江。所幸,聪明的刘强东手里有一张破地图,他按图索骥,从老家宿迁坐汽车到交通要地徐州,再从徐州坐火车去南京。
刘强东早晨从老家出发,第二天凌晨一点到达南京,没钱住宾馆,他一个人和乞丐在桥洞里过了一夜。天明后,刘强东开始四处向人打听,如何去九江?刘强东一路走到码头,买了票,上了去九江的轮船。

站在轮船上,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望向广阔无垠的天空,眼前波涛滚滚的江水,刘强东心绪万千,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中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和豪情,这在他年幼的心中竟扎下了根,成为他不断追求,不停超越自己的火苗。
当时,刘强东独自出游之前,邀请过自己的小伙伴,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敢离开老家去陌生的地方,陌生对于他们来说,充满恐惧,而对于刘强东,陌生对于他来说,却有独特的魅力。
刘强东出外游历的这段经历,让他眼界大开,从那时起,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读大学,去大城市。
京东招进的管培生,刘强东都会给他们机会,到国外去看看,扩展他们的眼界,不同的视野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刘强东是深有体会。

刘强东是个好学的孩子,他心中有理想,考上好大学。他没有秘诀,唯有专注。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刘强东全神贯注,同学用手去碰他、跟他小声说话,他通常都听不到,心思完全是在老师的讲课上。
在经过多年的苦读后,高考时,刘强东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的专业是社会学。
大学时期的刘强东,开始四处想着赚钱,没别的原因,就是想用自己的能力改善家人的生活。在大学期间,刘强东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最后,刘强东被女孩无情拒绝了。理由是,社会学这个专业,毕业后工作很不好找。
刘强东身上有股浓烈的不服输气质,被喜欢的女孩如此嘲笑,他心里十分难受。当时会计算机编程是一项很赚钱的技能,刘强东不分白天黑夜,一股脑钻进编程的世界中。
学有所成后,他用自己编程的能力给好几个企业写了商业管理软件,赚了30多万元,这在90年代初期,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刘强东寄给家里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拿来创业。

3、
刘强东在大四时,拿出自己挣的24万,买下了一家餐厅,自己当起了老板,刘强东对员工真是掏心掏肺,给他们租楼房住,工资开到1000元。
那时的刘强东认为,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我好。然而,好心换来了巨大的欺骗,饭店里的厨师伙同管钱的人,把刘强东饭店里的钱全骗走了,最后,刘强东算账时,还欠下别人20多万元。
成功后的刘强东,每当谈起这么一段过往,对当年骗自己的员工没有半句怨言,反而怪自己没有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上出现了巨大问题。
刘强东毕业后,去了一个日企,做过物流、管过仓储、干过销售,当时已经能够拿到一个月4000的高工资。
这时,一个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他已经清楚,刘强东内心创业的火焰再度燃烧。他考虑好之后,毅然辞职,拿着15000元作为创业资本,去中关村最边界的角落处租下了一个店面,做光盘刻录机的买卖。

光盘刻录机是一个小众市场,不成熟,刘强东把这个产品作为创业起始点,正因为该市场不成熟,这样才更有机会。
刘强东印了一万份传单、买了电脑、进完货、付好租金等,身上只剩下400元,只够他在北京生存一个月,这意味着,在这一个月内,刘强东的生意必须要开单,不然毫无利润,根本无以为继。
在自己良好的服务水平下,第三个月,刘强东的刻录机已经有了200多的销售额。他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卖光盘刻录机还会随附使用说明书,让客户拿到后,对着说明书就能使用,当时这个在现在看来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只有刘强东做了。

刘强东的生意越做越大,曾占据了光盘刻录机市场份额的60%,利润上千万。直到一次偶然的契机,刘强东来了新的灵感。2003年,北京的街上人影稀疏,门店客流量受到严重影响,京东多媒体毫无疑问受到影响,刘强东为了员工的身体健康,把线上的12个柜台全部关闭。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公司想到了转到线上卖货,这时,刘强东的公司开始转型成为一个电商。
现在的京东是个大企业,远近闻名,用户量多,但最初,京东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稍有不慎,可能就胎死腹中。

4、
京东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新生。
第一阶段:1998年到2006年。
这是京东的草根创业阶段。这一阶段,刘强东凭借着努力,一步步积累了用户、口碑、团队,让公司从一个纯线下的公司转型为线上的电商平台,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
第二阶段:2007年到2010年。
缺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刘强东身上的韧劲和京东这个公司的潜质,使京东拿下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开始角逐资本市场,打开了更大视野,快速成长。
最初,京东的线上产品是“3C”类型,也就是电子产品类别为主。这一阶段完成了从单一电子产品扩张为全品类的战略定位以及自建仓储的战略定位。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京东的快速发展时期,公司的管理运营也更趋于规范和完整。京东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开拓了海外市场。
刘强东去了国外的商学院进行进修学习,眼界也不断扩大,京东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也更加开放,兼容并包,发展地越来越好。

京东曾经是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中国电商平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近些年,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诞生了美团、拼多多等大型互联网企业。
从最新市值来看,在互联网企业中,京东的市值仍然位于前列,排名第六,在电商平台中,京东排名第四。

从一个农村娃到京东掌门人,身价千亿元,毫无疑问,刘强东赢了,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功者。

他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集结而成,有魄力、敢冒险、自学编程、眼界不断开阔等。
从一个中关村的小柜台,发展成为一个市值1400多亿美元的大公司,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什么是京东?为什么京东能成功?总结来看,无非是三点因素:
第一,成功的战略布局
京东做过三次重大的战略决策:
- 转型电商
- 扩张产品至全品类
- 自建物流
特别是第三点,成为了京东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强大的执行力
转型的过程中,最怕慢,一旦慢,将被时代抛弃。京东在每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强大的执行力,说干就干,不拖延,高效,快速。
第三,以刘强东为核心形成的强大凝聚力
看过刘强东讲话视频的读者应该清楚,刘强东把自己的员工都叫“兄弟们”。在刘强东的心中,员工需要尊严和好的待遇。
刘强东考虑问题,通常从两点出发:用户和员工。
刘强东对基层员工好那是出了名了,每一个员工都不允许外包,都必须和京东签订劳动合同,都必须全额缴纳“五险一金”。
真诚对待员工,员工当然信任刘强东,信任公司,这自然就让下属员工拧成一股绳,使得整个公司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诞生了许多大型巨头的公司,而京东独占一席之地。
刘强东曾说“我真诚对待我们的员工,我们要提供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一路走来,刘强东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