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如果某个年龄阶段的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那么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一旦后悔补课,你要么就没有机会,要么就有机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涉及到一个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事业和生活规划。大多数人没有计划:没有决心,没有目标,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人生如浮萍随波逐流,人老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以至于他一生无所事事。
少数聪明的人,或者有睿智老师启发的普通人,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目标。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并不断改进,最终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70后和80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其实都是分不清报考哪个专业或者学校。因为当时什么都没经历过,对社会一点都不了解。但是,由于自身的格局和视野限制,家长和老师无法根据孩子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终很多人报考了某个专业,进入了某个行业。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不擅长某个行业时,除了敢于坚决去做的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失去多年的努力(沉没成本)。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一个人的人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是什么呢?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往往说不清楚,但可以通过学习讲清楚。书,网络,父母,过来人等等都可以学。个人经历后,能想通这个问题,往往会错过某个阶段,没有用,只留下经验教训。当然,这也是一种收获,可以传递给年轻人,给他们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毕竟年轻人的成功和后期的成就都是小概率事件。接下来就是普通人的情况。
人生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是什么?
一、学龄前儿童(七岁前)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时,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主要任务是睡觉、吃饭和玩耍。在吃和玩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感知能力。提高自理能力,体验社会规则。
幼儿园还是要上的,是人与人互动的更大平台。对于像美术这样的特殊班,如果孩子有特殊技能,喜欢并且符合年龄要求,可以报一两个班,但不要多报。不要学文化课,会在小学教。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第二次学会了。那时,孩子们养成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认真对待文化课甚至申请文化课补习班的家长,看到孩子比同龄人更会读数字、更懂单词而沾沾自喜的家长,以及申请高价幼儿园的家长,大多在智力和认知上存在问题。
你一定相信商的故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相信毒鸡汤。正是培训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收获了家长。
二、小学阶段
从此,直到高中毕业,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小学要注意几点。第一,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不要拖拖拉拉,学的时候努力学习,玩的时候努力玩耍。二是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两种习惯都将终生受益。第三,不要太看重学习成绩。小学成绩有些假,因为小学对孩子的记忆力要求比较高,对理解力和创造力要求比较低。当然要报特殊兴趣班,但不是很多。第四,家长在小学毕业前一定要多陪陪孩子。因为你的孩子只给你十年左右的陪伴。初中进入青春叛逆期,你想陪伴孩子,孩子不会给你太多机会。那时候孩子会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对父母的依赖会越来越弱。
第三,初中阶段
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我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开始质疑之前信仰它的父母的说教,变得叛逆。这时,言行的作用减弱了,榜样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次,有些孩子有早恋行为
,只能疏导了。再者初二是个突变和分化的时期,很多小学成绩拔尖的孩子,到了初二成绩突然下滑了,又有部分小学成绩一般的孩子到了初二成绩却突飞猛进。为什么这样?小学靠记忆能力,初中靠理解能力;青春期躁动的影响;有无阅读积累;孩子有没有“开窍”。最后要预防孩子手机电脑成瘾。成年人一拿起手机都放不下,何况自控力差的孩子?手机用的好是有利的学习工具,用不好就是毒品。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学习时你看书!限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初中太重要了,虽然学习没有高中紧张。家长一定要在各方面(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思想)对孩子保持关注、指导和纠偏。
同一个地区小学和幼儿园是否重点区别不大,但是初中和高中是否重点,是否好班区别就很大了。不只是师资力量,还有学习氛围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

四、高中阶段
高度集中精力学习,冲刺高考的阶段,就一个字“学”。除了艺考学生,特长兴趣班基本停了。没办法,到目前为止,高考仍然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一大机会。需要注意别给孩子太大压力,文体娱乐活动还是要适当参加。会玩儿才会学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有近一半初中生,因为天赋、投入、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上不了高中,不得已上了中专、技校和职高,家长更应该关注这群孩子。目前的现状,中专、技校和职高确实很多师资力量不强,校风不好。

五、大学阶段
学习占的比重相比中学减少许多,很多时间被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活动所占据,是学生阶段进入工作、社会阶段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大都离开了父母,有种解放了的感觉。有一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彻底放飞自我,沉迷于游戏和娱乐,学习更不用提,混了几年,专业没学好,各种能力也没提高。实在失败。
也有很多有心的学生,不但学业不放松,更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毕业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做积极的准备,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就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十年后,你会发现,高中和大学的同学友谊,不但是一份纯真的感情,而且是你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

六、参加工作至35岁左右
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了,以后不会有人像父母一样惯你宠你了。你以后要独立生存了。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供你尝试、犯错、积累经验、经营关系。屡战屡败不可怕,怕就怕不敢屡败屡战。
有几点要注意。一是选工作时别把收入看得太重,要看重能否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无发展前景,能否积累关系和资源。二是如果不合适,要敢于辞职重新开始,甚至是更换专业重新来过。三是不要频繁地辞职,这样只能说明你这人不踏实不专注。即使辞职也要做到好合好散,这是基本的人品问题。四是35岁以前一定要弄清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确定要干一辈子的事业和目标,剩下的只是深耕和积累了。如果35岁还没完全确定,那么你以后很难取得事业成功。
欧美国家不少年轻人进入社会摸索几年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使命所在,又重新返回大学上学。在中国没这种条件,但你可以自学和参加社会助学。
30岁前,一定要找好人生伴侣成家。否则过了30岁,男人如果有钱仍然可以遇到“真爱”,但是男人如果没钱、女人无论有钱与否,遇到“真爱”的几率就变得很小了。
35岁前(尤其是女人),要生孩子。35岁之后,体力、脑力、精力都有些跟不上了,而且生的孩子天资也有影响。
这个年龄阶段,不少人是不是后悔上学时怎么没好好学习?

七、35岁左右至45岁左右
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一个字就是“干”。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坚决不能丢。
这个年龄阶段,是不是不少人后悔以前怎么不敢闯,怎么没多尝试?

八、45岁左右至退休(60岁)
收获和守成的阶段。到了45岁,事业还没“成功“(从政的升官、经商的发财、搞学术的有成果),这辈子“成功“的可能性几乎就没了。
人到中年,一个男人,如果荷包都丰盈不了,就不要埋怨女人招蜂引蝶。一个女人,如果身材都控制不了,就不要埋怨男人沾花惹草。
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坚决不放下。
这个年龄阶段,是不是不少人后悔,以前怎么三心二意,没有深耕一项事业?

九、退休(60岁)以后
人生的最后阶段。没钱可就惨了!只要身体健康、不缺钱就是享受的阶段。
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有个好身体(其实从年轻是就要有保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否则金山银山你也享受不了。二是有爱好,书法、绘画、旅游、钓鱼等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都行,这会让你过得充实。三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把家底交给孩子。说句现实的话,孝顺是用钱买来的。农村不孝顺的比城市多,穷人不孝顺的比富人多,其实都是因为钱。如果一早就把家底交给孩子,等你卧床不起时可就完了!四是不要色迷心窍,栽在女人手里。不要因为有比你年轻又漂亮的女人恭维,就认为自己多有魅力,就认为女方多么体贴,就掏心掏肺掏老二的。很快你就会发现最终掏的是钱。你个老头了,哪有什么魅力和真爱,就是为了钱。
这个年龄阶段,不少人后悔,一辈子怎么没做出什么成就?

另外,有三件事情是贯穿一生的的,哪个阶段都离不了。即身体、学习和交友。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要有保养、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否则到了中老年有病了就晚了。
社会在一直在发展,知识在快速更新。如果不被社会淘汰,就要终身学习。
无论从感情、生活还是事业上来说,友情都是必须的。但因为交友不慎造成的人间悲剧也很多。所以要会选择朋友。

总结一下什么叫男人的“成功”:
3岁,不尿裤子;
5岁,能自己吃饭;
18岁,能自己开车;
20岁,有女朋友;
30岁,有钱;
40岁,有钱;
50岁,还有钱;
60岁,还有女朋友;
70岁,还能自己开车;
80岁,还能自己吃饭;
90岁,还不尿裤子;
100岁,还没有挂在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