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2018年7月17日,《小米创业8年内部纪录片》正式上线。31分钟,雷军带着情感表演,回顾了小米8年来的关键节点,并首次将大量内部视频素材公开。
雷军,1969年12月生于湖北仙桃。
23岁大学毕业,加入金山16年。他从程序员成为CEO,带领金山上市。雷军三十多岁实现了财务自由,直接退休。
这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但当时的雷军却极其痛苦。
因为雷军对自己的人生期待,不是小成,而是大成。大成不了,就很痛苦。
18岁时,他读了《硅谷之火》,了解了硅谷英雄乔布斯的创业故事。他兴奋得好几个晚上没睡觉,在学校操场上走来走去。然后他定了一个模糊的目标:以后一定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做一个伟人。
金山的事业,显然算不上惊天动地,更不能支撑他的人生野心。
所以,从金山退休的雷军非常痛苦,他无法忍受其他老板走在他前面,同时又比他强。
正是这种痛苦,驱使雷军在2010年克服了“再创业,失败就倾家荡产”的恐惧,重新创业,成立了小米。
小米成立前,雷军为了拿到投资,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给刘琴打了电话。
当时刘琴在上海,通话持续了12个小时,从晚上9点到早上9点。
两人都失去了几部手机的动力,一直在找电池。据雷军自己说,“我把三部手机都打掉了。
刘琴说:他跟我谈了做小米的想法,我很激动。没想到聊了12个小时,就一直聊。我觉得它很大。
实际上雷军是个非常害怕失败的人。
小米成立后的那个夏天,雷军在
后海一处僻静会所开了个小型媒体沟通会,当时现场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记者,他对着台下重复了两次:我有点害怕失败。因为雷军认为自己有很多失败的经历。尽管他有超过常人的聪明和勤奋,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生常态。
雷军最大的一次失败在1995年,雷军组织历时三年研发的“盘古组件”发布,发布会开了,广告也做了,销售却一塌糊涂。
雷军形容当时的经历,用了一个词:兵败如山倒。
“我们当时觉得自己干的就是开天辟地的事情,所以产品就叫盘古。但推出后的结果让本来劲往一处想,感觉势不可挡的队伍,突然之间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辛辛苦苦干这种久,什么都没有成功 。我当时没有领好队,很多人都不想再做开发了,就离开了金山,当时那种失败的感觉,只能用兵败如山倒形容。我每天都感觉到公司里面的那种失败气氛,那是一种没法继续干的气氛。”
这种打击让雷军失去了理想,每天早上醒来,他都会发现自己是在沙发上睡了一宿,因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
雷军排遣失败感的方法是“蹦迪”。“只有那种重金属的节奏才能让我什么都不想,而且,也没有什么可想,想着就烦。”
有段时间,雷军每天下午跑五公里,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最棒的!
“我想过出国,换一种生活方式。但那意味着我承认自己真的不行,我无法接受,我希望把金山办成世界一流的企业,为此我付出 20 年甚至一辈子都值得。”
这次大溃败后,雷军意识到自己的成功是一场持久战。
1997年雷军接受计算机世界的刘韧采访说:
求伯君三年内成功,我10年都没成功,
但我坚信20年后,我会找到成功的感觉。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
绝不是我雷军这样的凡夫俗子
靠勤奋所能达得到的,
但是我仍然有一点点不死心。
正是这一点点的不死心 ,让雷军从来没有下牌桌,也从没放弃梦想和野心,他相信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但是不断地付出总会有回报。
因此,经历了40岁的人生低潮后,雷军再次出发,创立了小米:
“我曾投资过一个45岁的创业者,当时就认为他只有1%的成功率,但是如果成功,足以改变这个社会。于是,我决定去赌博——不过,这个项目后来失败了。
我敢赌别人的人生,我为什么不敢把自己人生放进去再赌一次?”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粥左罗。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