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各种形式丰富的老建筑无疑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一次城市漫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重新认识城市。4月17日,——“边走边与城相会”开卷系列主题讲座在杨浦区图书馆举行。活动邀请了海派作家朱希真,带着寻宝者的精神和探索者的目光,带领读者漫步上海的大街小巷。通过阅读海派建筑,他们体会到了城市文化的魅力,遇见了城市的温度。
活动中,朱希真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温柔的叙述,将城市与建筑、建筑与人文相结合,介绍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充满烟火气息的老上海生活、上海建筑的杂糅历史风情等。上海的老建筑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各个国家和时期的建筑风格汇聚在这座城市。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为这座城市的建筑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被法国梧桐覆盖的思南路,拥有优雅欧式园林和小房子的香山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福州路.每一座老建筑,每一条小道路,都是上海近代史的缩影,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城市精神。活动最后,读者们热情地就海派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当前的发展与改造、如何与现代艺术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朱希真的回答受益匪浅。
业内人士指出,海派建筑是延续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它给了上海几代人一种岁月的记忆。行走在城市空间中,人们通过阅读城市建筑传承海派文化,凝聚文化自信,与城市产生共鸣。记者获悉,在城市中行走后,还可以登录杨浦区图书馆官网,在数字资源板块访问“上海近现代历史文化风影像库-建筑”入口,一睹海派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品格。
作者:李婷
编辑:童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