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统计,5月新增投资者(含a股、b股账户)141.22万人,同比增长16.32%。这是连续15个月新增投资者超100万,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已达1.86亿。
投资者通过跑步入市,首先说明a股很“香”。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宏观经济基本面利好消息持续,a股对投资者和资金的吸引力增强。除了北行基金,外资、新发行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基金也陆续到来。股市的财富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者持续入市,加速居民储蓄流动和财富管理升级。当然,也不排除人民币资产短期投机性资本分布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因此要警惕投机性热钱快进快出带来的风险。
其次,在新投资者入市过程中,不仅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增加,a股机构投资者开户数量及其持股比例也有所增加。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1年3月底,按流通市值计算,目前一般法人(主要是上市公司)、散户、公募基金、外资、保险(含社保和年金)、私募基金等6类投资者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分别占流通股总市值的44.3%、19.5%、7.5%、5.3%和4.1%
无论一般法人持股比例如何,截至2021年3月底,公募基金等四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已超过散户。从纵向时间线来看,散户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流通股总市值的比例从2018年9月末的20.7%缓慢下降至2021年3月底的19.5%,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机构持有的流通股比例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这说明a股的机构化趋势正在加速,不仅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市场投资风格,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育和培育更多的专业机构,形成价值投资风格和长期投资格局。
三是a股资本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近四年来,虽然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代表性机构持有的流通股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更多的个人投资者转向使用理财工具入市,尤其是投资风格稳定的长期、封闭式理财工具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在业绩竞赛中多次跑赢指数,体现了其专业优势。这些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开始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散户分享股市红利的重要工具。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来看,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呈现马太效应。一些大型机构逐渐成为居民“一站式”综合财富管理场所,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基本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更愿意找专业机构管理,成为a股资本结构优化的又一动力。
尽管如此,各方都要认识到,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不能完全等同于长期基金,部分基金公司受到业绩考核压力的限制,也会导致短期投资行为。因此,在a股机构化的过程中,要真正稳定市场,就要吸引更多的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基本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进来
未来需要吸引更多管理长期资金的机构进入市场。一方面,要加大机构投资者培育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畅通招商渠道。另一方面,要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让价值投资成为通行做法,这是吸引长期资金的具体方式。只有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才能给a股带来更多的“压舱石”。相反,a股加速制度化,有望吸引更多追求稳健理性投资风格的机构投资者,带来更多长期资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金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