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纺织面料构成了国民生活的衣、住、行。纺织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其创新发展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涌现效应上,也体现在新基础设施、新设备、新商业形态的带动效应上,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快时尚走下神坛”“碳中和达到顶峰”等话题席卷全国时,纺织行业也吹响了“数字化转型”“绿色可持续”的号角。不想被时代淘汰,他们只能寻求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
以匠人之心,做产品服务
王先生经营的纺织有限公司成立才五年,但他从事纺织行业的时间远不止这短短的时间。他年轻时受父母影响,对各种纺织面料了如指掌。2008年后,王先生第一次试水布匹行业,慢慢实现了从长沙到广州的布匹销售业务。那时候他还在孤军奋战,经常一周在几个城市走动,就这样一点一点蚕食着几个城市的市场。在行业内积累经验和人脉后,王先生于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纺织公司。五年时间,公司从一个人发展到20人。
据王先生说,布料和成品服装很不一样。成品服装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平台展示销售,但布料是半成品,材质、颜色、款式、质地等。客户要求的很难通过网络平台上的显示进行恢复。因此,王先生和公司的销售人员需要经常带着样品出差,拜访客户,点对点沟通,才能谈下一笔生意。
在王先生看来,匠心独运才能造就手艺。手工制品不仅仅是华丽昂贵的东西,还有不显眼的面料,可以挑动时尚。每一针一线都是精致的伏笔,每一寸都是避风的港湾。匠心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与客户的磨合和沟通上,就像手工编织一样,要充满耐心和敬业精神。
从看天吃饭到谋求创变,老板如何做生意更轻松?
8月是纺织业的淡季,但恰恰是王先生最忙的时候。公司不仅要为即将到来的电商推广期做准备,还要忙于新产品的推广。因此,王先生带领销售人员在浙江和江苏的一些城市四处奔波,希望向客户推荐新产品。王先生坦言,每次去新都,都有一场硬仗要打。向客户推荐新产品,除了产品本身的优秀品质之外,一定要有亮点和新意。面对当今多元化的审美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的拓展应用,纺织面料行业也对潮流敏感度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先生也希望继续投入产品研发和创新,让公司走得更远。
从机械设备到R&D团队,从产品生产到业务拓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公司一成立,王先生就遇到了财务问题。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用钱的地方只有很多,客户的付款速度也比较慢,无法弥补生产备货资金的不足。王先生曾试图向亲戚朋友借钱,向信用社借钱。但是贷款利息比较高,流程也没有那么方便,对王先生来说压力不小。后来经朋友介绍,王先生了解到微商银行的微商贷款。这种联系造就了微商贷款和王先生之间的长期缘分。直到今天,微商贷款依然是王先生创业的好帮手。
去年疫情期间,王先生的公司面临着没有订单、产品积压、仓储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资金非常紧张。恰逢微业贷款推出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王先生如释重负,稳步度过“危险期”。
在新产品研发阶段,以及其他生产压力较大的阶段,微产业贷款也帮助王先生稳步克服了诸多障碍。王先生说,微商贷款利率相对较低是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此外,网上办理微商贷款的方式赢得了王先生的青睐:“我每天都在外面跑业务,没有时间去银行。手机轻轻一点就能借到钱,省时省力。”
微商贷是面向小微企业的线上无担保企业营运资金贷款产品,集数字化营销、大数据风险管控、互联网产品设计、互联网技术等专项实践于一体,实现无抵押、二级审批、随借随还、全线运营、全天候服务,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微型产业贷款已经扩大
射27个省和直辖市,覆盖超过200个县级以上城市,服务了超过170万户企业法人,发放贷款金额超4500亿元,间接支持了超过400万人的就业。据统计,授信企业中超70%的客户来自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均为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对于王先生来说,让人头痛的还有公司管理和财税。他坦言,公司人手不算多,很多新知识和技术,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掌握。小老板不好当,只能竭尽所能去汲取经营知识。去年他了解到,微业贷联合吴晓波频道发起“老板教你做生意”系列活动,推出了线上线下的课程,能够为小微企业老板带来公司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营养,并有可能促成生意机会。于是他果断关注了课程,加入了行业群聊,在其中也寻找到了更多的商机。
随着疫苗的推广及全球疫情形势的逐步明朗,纺织业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开工之际,王先生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微业贷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缓解小微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1稳中求进,微业贷将继续与小微企业主并肩前行。(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