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零食批发一手货源,五八食品网

每年的3月15日,食品安全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82249件,其中食品类投诉64351件,投诉比例增长2.28%,在所有商品类别中排名第三。

为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的产品种类、不合格项目和渠道分布情况,新京报记者近日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共计355批次不合格食品。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及制品、肉类及肉制品不合格数量居前三位,分别占16%、14%和13%。婴儿配方食品、乳制品、罐头食品等。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食物。

不合格项目中,前三大问题是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质量或营养指标不合格。在销售不合格食品的渠道中,电商占46%,其次是尚超。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率高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355批次不合格食品中,食用农产品、水产品及制品、肉类及肉制品、糕点、方便食品排名前五,分别占16%、14%、13%、9%、6%。

不合格产品数量最多的食用农产品包括蔬菜和水果,不合格产品共计58批次,主要涉及农兽药残留超标、其他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三大类。在这58批次不合格样品中,有52批次农兽药残留超标,占90%,是食用农产品最突出的问题。

其中,韭菜成为主要不合格食品,占24批次,占41%。比如深圳沃尔玛南宁朝阳路分店销售的一批韭菜检出镉超标;合肥悦嘉商业有限公司环球广场店销售的一批韭菜,发现农药腐霉利残留超标。

50批次水产品及制品不合格样品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兽药残留仍超标,28批次占56%。其他问题依次包括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物、质量指标不合格以及与标签值不符,分别占24%、8%、6%、4%和2%。

不合格数量方面,肉类及肉制品以46批次排名第三,突出问题是农兽药残留超标,占54%。比如华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猪,恩诺沙星超标1.41倍;潮州南春惠兴食品厂生产的一批香肠中也检出了禁用的氯霉素。另有11批次样品检出微生物污染,占24%;4批次样品检出非食用物质氯霉素,4批次样品涉及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

与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畜产品不同,31批次不合格糕点产品涉及微生物污染最多,占42%。此外,超限量、超范围使用不合格质量指标和食品添加剂9批次,占29%。

此外,在355批次不合格食品样品中,仅有1批次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糖、乳制品、罐头、豆制品被列入名单,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食品。

农兽药残留超标突出

从不合格项目来看,355批次不合格食品样品中,120批次农兽药残留超标,占比34%,问题最为突出。

微生物污染,

质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占比分别为27%、13%、10%。


在120批次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中,食用农产品(52批次)、水产及制品(28批次)、肉及肉制品(25批次)数量位列前三位,合计占比达87%;蜂产品、鸡蛋、茶叶及制品占比分别为6%、4%、3%。


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类农兽药分别为恩诺沙星(29批次)、腐霉利(17批次)、氯霉素(10批次)。资料显示,恩诺沙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用药品,在乌鸡、牛蛙及大部分鱼类、贝类等水产品中的限值为≤100μg/kg,在鸡蛋、蜂产品中则规定不得检出。腐霉利是一种新型杀菌剂,主要应用于果蔬、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标准限值为≤0.2mg/kg,而此次涉及腐霉利超标的17批次食品全部为韭菜。而氯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在食用动物及制品中不得检出。


在95批次微生物污染食品中,方便食品、糕点、肉及肉制品、炒货及坚果制品占比相对较多。菌落总数超标的食品达56批次,占比约为59%。市场监管总局提示,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超标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


47批次质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涉及的问题有维生素A不足、果糖和葡萄糖不足、蛋白质不足、还原糖分超标、过氧化值超标、酸价超标、酸度超标、挥发性盐酸氮超标、矿泉水界限指标-偏硅酸等不足或超标等。其中,过氧化值超标问题最为严重,共计21批次。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过氧化值超标可能是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原料中的脂肪氧化,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


从市场监管总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 年上半年,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36.42%、20.03%、18.78%。


电商渠道问题食品高发


从355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销售渠道来看,电商占比达46%,凭借161批次高居各渠道榜首。其次是商超(106批次)、农贸市场(58批次),占比分别为30%、16%。


在161批次电商抽样不合格食品中,蜂产品最多,有18批次,占比为11%。其次是肉及肉制品、炒货及坚果制品,占比均为10%。水果制品、酒类占比均为9%,糕点类占比8%,方便食品占比为7%。值得注意的是,16批次酒类不合格食品中,仅2批次来自商超,其余14批次均来自电商。16批次不合格电商炒货及坚果制品中,标称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真心”牌焦糖瓜子就检出霉菌超标。


就不合格项目而言,电商渠道销售的食品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微生物污染(70批次),占比达43%;其次是质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与标签标示值不符,占比分别为19%、14%、10%。


在106批次商超不合格食品中,食用农产品(33批次)数量最多,占比达31%。水产及制品、肉及肉制品、糕点数量排名也较为靠前,占比分别为14%、13%、12%。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达标是商超销售位列前三。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106批次不合格商超食品中,大润发及其相关公司上榜次数最多,共计10批次。此外,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麦德龙等各有4批次食品上榜。合力、新华百货、佳乐家超市等分别有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制图 许骁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