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6日电题:这里的农民为啥越来越忙?——新疆霍斯托别村冬日见闻
新华社记者郝宇
“夏秋两季忙,一年闲半年。”——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多数农民一年的真实生活。冬天可以闲置。记者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乔托别村采访时发现,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农家乐、培训学校的人气并没有下降,很多农民忙着育肥、挣钱、收费,在这里生活,在漫长的冬天变得富裕起来。
“都说城市生活节奏快,但我们村民现在比城里人还忙。”约斯托别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副局长杨说,“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就在几年前,当我们提到乔托的别村时,许多基层干部一次又一次地摇头,因为这是一个著名的“懒村”。为什么今天农民越来越忙?他们在忙什么?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几家“快节奏”的农家乐。
“夏天农家乐生意好,又没有时间出去打工。看到冬天,我们也打算出去多赚钱。”村民杨燕告诉记者。
杨燕今年29岁,村民们常说他们家可以“折腾”。就在去年,夫妻俩不仅开了一家农家乐,还在县城干过两三份工作。“一年赚七八万。”坐在自己客厅的炕上,杨燕盘算着今年的收入,整个人充满了朝气。
村民们开着农舍出去工作,这在乔斯托的其他村庄是前所未见的。“虽然以前是贫困村,但村里打麻将、玩手机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每个人都没有主动脱贫的意愿。”杨对说道。
直到2013年,一场意外改变了乔托比耶村的命运。2.5万多亩耕地遭遇突发性干旱,使旱地增加到1.6万亩。一时间,农民赖以增收的土地面临减产。
杨燕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人。那一年,她家7亩耕地没有收入。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他们没有收入怎么办?和老公商量后,一起出去打工,年底给家里寄了3万块钱。
当外面终于刮起风来时,村民们整夜都睡不着觉。一年后,一些年轻人开始一起外出。当村干部询问时,他们原来是在找工作。短短几年,乔托的其他人越走越远,乔托的其他人出现在乌鲁木齐、伊宁、阿克苏。“尤其是年轻人,如果什么都不做,在村里就抬不起头来。”杨对说道。
村民不再愿意戴贫困户的帽子,村干部也想尽办法为大家创造条件。很快,村里成立了畜牧、花卉种植、创业、劳动力转移、建筑、种植六大产业主体,带动了700多人增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新品种科技服务”模式,让更多农民从土地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2017年,乔托其他村整体脱贫,198户村民历史性撕掉贫困户标签。
摘下贫困帽不是终点。为了给村民增加稳定收入,工作队还盘活了近7年来一直供不应求的旱田,引进企业投资改水工程,将旱田全部改为水田,并计划改种脱水蔬菜、金银花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未来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当然也会越来越忙。”杨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