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大学生到拥有自己的事业,庞志群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悲伤。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他身上看到当代年轻人自立自强、敢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勇气。7月24日,记者采访了庞志群。
父母为他学习,省吃俭用
庞志群从小在同兴镇三姑六村长大,是家中独子。母亲长期在家做家务,父亲是当地的电工,一个月收入三四百元。生活的贫困让庞志群很早就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2001年寒假,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医学院大一新生庞志群回家了。儿子的归来让父母很开心,妈妈煮了一锅猪肉酸菜。饭后,当他帮妈妈洗碗,打开碗柜时,庞志群的眼泪就出来了。——的柜子里,有一盘土豆炖酸菜,还有一盘萝卜咸菜,没有任何油星。看着母亲瘦弱的身体,想着她每学期的学费和父母每月按时发给她的500元生活费,庞志群忍不住问父亲:“我家是不是借了很多外债供我读书?”“你看了你的书,剩下的就不用担心了。”爸爸打断了他的问题。庞志群没有问,那天晚上,他的心好痛。
他选择另类“实习”
“我要边工作边完成学业,不能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了。”新学期开始,庞志群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学生处的管理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学校允许他以实习的形式自行寻找接收单位,实习期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并通过考试。
第二年春天,庞志群拿起行李和所有教材,离开佳木斯大学,回到家乡丹东。为了安慰父母,他告诉他们,他回来实习了,从现在开始,他不需要父母每个月给他寄钱了。
经亲戚介绍,庞志群在中心医院口腔科实习。“当时的实习实际上是兼职,月薪几百元。”在一次采访中,庞志群这样告诉记者。
从此,一辆旧自行车成了庞志群往返三姑六村和中心医院的“坐骑”,无论是天黑滑还是刮风下雨。与此同时,还有课本和参考书,每天都放在书包里。闲暇时,在父母晚上睡觉后的白炽灯下,他会打开这些书,仔细阅读,仔细体验。
打拼“打”出了口腔门诊
2003年夏天,庞志群顺利通过佳木斯大学医学院毕业考试。经过两年的实践,他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拿到佳木斯大学医学院的毕业证后,他用这两年积攒的钱报了锦州医学院的成人班,被录取了。
“如果你掌握了更强的技能,你就会有向上发展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我报考锦州医学院成人班的原因。”庞志群说。
2004年初,庞志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承包了一家诊所。万事开头难。在承包诊所之初,只有他一个人。他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同时坚持每天的成人教育和学习。经过八年的努力,庞志群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2年春天,他雇佣了5名医生和3名护士。
如今,庞志群的诊所已经呈现出一种模式。为了回报社会,他每年都安排时间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到养老院和学校开展义诊活动。庞志群说:“靠努力创业很难。如果你努力,你会觉得生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