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贷款20万怎么贷,银行个人贷款10万怎么贷

我国三胎生育政策一出台,一些银行就瞄准时机推出了“生育消费贷”,被网友称为“三胎贷”。最近引起了不小的社会争议,该行紧急回应“目前没有此类产品投放计划”。

从“彩礼贷”、“墓地贷”到“三胎贷”,类似特色消费信贷产品贷款并不少见。虽然贷款名称有所修改,但本质上是消费贷款,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但有些产品的营销方式充满了噱头,消费者的焦虑不仅反映了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了一些超前消费、过度负债的市民的消费观。

三胎最高可贷30万

“一胎最高(贷款)10万,二胎最高20万,三胎最高30万。”近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的一款“生育消费贷款”产品上线筛选。

海报显示,该“生殖消费贷款”适用于20-50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已婚自然人,且怀孕6个月至2岁。至于该产品的用途,宣传资料中明确表示,仅用于“生育所需的消费支出,不得用于购房、股票交易、财务管理和经营”。利率方面,“生育消费贷款”一年期利率为4.85%,一至三年期利率为5.4%。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能生三胎吗,还是30万吗?”“所有孩子都需要贷款,让我们先养活自己。”“我不能接受贷款来养活我的孩子。”……这些热门评论获得了很多好评。

事件发酵不到一天,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官方微信号发布了对“生育消费贷款”的描述。据介绍,“生殖消费贷款”相关信息为内部评估信息,目前仍处于方案评估阶段。根据目前的评估,现有的消费贷款产品可以覆盖相应的需求,目前没有推出此类产品的计划。

生育消费贷场景早有先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类贷款产品的噱头大于实际产品属性,只是一种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不过,有评论人士表示,与备受争议的“彩礼贷”和“墓地贷”不同,“三胎贷”是对国家人口政策的积极回应,能够满足部分潜在客户的消费需求。

其实早在2018年,就有金融机构发布了“二胎贷”,这是一款面向“有孩子家庭”的消费金融产品,最高额度20万元,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消费金融专家苏表示,消费贷款与生育相关的场景并不少见。此前,不少金融机构布局“月分期”等类似业务,通过月中心等特定场景切入生育消费。这类场景的优势在于利润较高,属于刚需品类,劣势在于场景尚未成熟,客户的消费潜力和消费习惯仍有挖掘空间。

它为什么在附近

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发力消费贷?从银行零售贷款业务板块来看,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业务监管趋严,其增长空间逐渐压缩。随着更多国民具有超前消费意识,个人消费贷款接受度不断提高,对于银行来说它有更高的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能有更多收入,因此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


“银行扎堆推出各种消费贷款产品,目的就在于拓展业务场景。”苏筱芮表示,当前银行消费贷场景竞争激烈,且多处于同质化状态,需要拓展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路线,在营销宣传方面也力求“创意”。


严控特色消费贷用途流向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监管部门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审慎合规的前提下结合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对于有悖公序良俗、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的做法及时予以纠正。


多位消费金融业界专家认为,不必“一棍子打死”特色消费信贷产品,个别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营销方式,要注意不得过度包装。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面向信用较好的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的特色消费信贷产品,其一般授信额度在30万元以下,信贷风险相对较低,基本上为信用贷款,较好地满足了特定用户的需求,也拓宽了金融机构服务边界。


但他提示,特定人群应是具有正当职业、信用良好的人群,特定场景应为真实、良性的场景。此外,金融机构在营销宣传方面要注意合规、适度,利率等关键信息披露要全面准确,不得夸大其词。


“我们当然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批评,如金融机构有违法违规行为还应进行处罚,但不应该对特色消费信贷产品进行泛道德化批判。”董希淼呼吁,社会公众应全面理性地看待特色消费信贷产品。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由于30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不用受托支付,更容易违规流向楼市、股市,因此金融机构要注重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编辑:潘福达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