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简单的融资计划范例 项目融资需求分析模板

券商借钱成本未来会更低吗?

6月30日晚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表示,正在推进再融资业务优化,将原来的“定期定额”改为市场化竞价交易机制。下一步,沪深金融将做好业务规则和技术体系准备。

据了解,中证金融在科创板、创业板率先实施再融资和融券协议市场化申报,市场化程度明显较高。根据沪深金融数据,再融资融券余额持续上升,5月达到1584.32亿元,再融资余额为841.20亿元。

受访者表示,再融资业务是市场化的大趋势,是券商的融资渠道之一。现在券商的融资渠道比以前更加多元化,未来会关注再融资业务的融资率是否有吸引力。

将市场化推向转融资业务

6月30日晚,沪深金融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服务证券公司多元化融资需求,优化完善再融资体系,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正在推进再融资业务优化,将原来的“定期定额”改为市场化竞价交易机制。

中证金融认为,目前再融资业务仍采用“定期限、定利率”的交易模式,灵活性不够,利率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适应证券公司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改革后,再融资业务将采用“灵活期限、竞价费率”的交易模式。证券公司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灵活确定资金的具体使用期限,并在中证金融公布的再融资利率下限基础上自主灵活报价,通过竞价方式实现再融资交易。

对此,华南某大型券商业务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在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以及证券借贷业务已经做了市场化申报。这一次,市场化将延伸到再融资业务。”

据了解,与再融资业务相比,再融资业务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率先实施市场化再融资协议申报,借贷双方可灵活协商条款和利率。再融资业务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证券借贷和再融资余额稳步提升。

根据沪深金融官网数据,再融资和证券借贷余额逐年增加,今年5月达到1584.32亿元;但再融资余额在2015年达到峰值,超过1000亿元,今年5月达到841.2亿元。

从交易数据来看,再融资业务和再融资业务的规模也有较大差异。再融资和证券借贷交易金额自2019年以来快速增长,今年5月达到1618.11亿元。再融资交易金额较小,今年5月达到206.9亿元。

券商更关注费率能否具有吸引力

“市场火热的时候,证券公司缺钱才能启用再融资业务。目前券商融资渠道非常丰富,基本不缺钱。”前面提到的大型券商谈过。

业内人士指出,中证金融此举可能会提升券商通过再融资业务募集资金的积极性,券商更关注中证金融未来利率能否具有竞争力。

近年来,再融资率持续下降。根据沪深金融官网显示,从2017-2020年6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的7天再融资利率来看,是

5.6%、5.6%、4.8%、3%。截至今年6月30日,182天期费率为2.5%,91天期费率2.8%,28天期费率2.9%,14天期和7天期费率均为3%。


“(中证金融转融资业务)对券商来说未必是很有竞争力的渠道,他们的融资利率会比银行更便宜吗?”前述两融人士提出疑问。他还表示,此前通过转融资业务融资还有约束条件,比如固定期限,还需要交保证金,算下来综合成本不低,“而银行的利率低,还不需要担保品,券商凭着纯信用借钱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券商把中证金融转融资业务作为一个应急融资渠道。


从转融资交易金额的历史数据来看,交易金额较高的月份集中在2013年。业内人士分析称,彼时上市的券商还不多,融资渠道有限;两融业务在2012-2013年正处于发展初期,券商有较大的融资需求。


该名两融人士谈到,自经历2015年以后,很多券商吸取教训在大行情来之前会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方式加大资金储备,“等行情来了再去找钱,就是临时抱佛脚了。”


如今,上市券商数量增加,“补血”不停歇。去年至今,已有10家上市券商通过定增补充资本金,比如海通证券定增200亿,国信证券定增融资150亿,天风证券81.8亿,西部证券75亿。此外,国海证券、东兴证券等也计划定增。


两融业务如今已成为券商重要利润增长点,截至6月29日,两融规模已经达到1.78万亿,创出2015年7月7日以来新高。从定增募投项目来看,资本中介业务已是很多券商的重要“补血”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