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全面落实“六保”“六保”任务,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机制措施,优化服务环境,全县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20年,甘谷县转移城乡劳动力11.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112人。
一个
12月7日,下了一场大雪。上午9点,在甘谷县刘峰镇刘峰村的扶贫车间里,伴随着不断传来的电动缝纫机当啷当啷声,身穿紫色工作服的女工们低头在工位上忙碌着,缝补衣服、验线、熨衣服……一派繁忙景象。
正在埋头熨衣服的龚穗芳,现在是刘峰村扶贫车间的一名老兵。“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的业务不熟练,工作也比较慢,主要做一些简单的服装加工。”龚穗芳一边工作一边告诉记者,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他的技能越来越熟练,收入从每月1500元增加到2400多元,这让他过上了小康生活。
龚穗芳现在一边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一边在扶贫车间打工挣钱。收入稳定,心情更好,笑容更自信。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甘谷县评选出的扶贫车间项目获得第四届中国双翼创新大赛二等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优秀创新项目”称号。
近年来,甘谷县始终把创业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研究制定了《以创业促就业工作方案》、《保障居民就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普惠性扶持文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营造了群众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甘谷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三年来,甘谷县累计安排创业专项资金1.33亿元,发放奖励补贴近2亿元,协调落实各类创业者担保贷款1.5亿元,引进民间资本2.1亿元,有效减轻了创业者负担,促进创业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二
甘谷县飘着雪花,寒意逼人。然而,在像山的印象,创造一条街的凯航创业培训学校,灯光明亮,人群拥挤。一群年轻人正准备在甘谷直播销售辣椒、花椒、苹果、杂粮等土特产。
10月17日,淘宝直播名人为甘谷县农特产品带货,3秒钟内3万张价值67万元的土特产出手,让大家至今记忆犹新。如今,让更多的甘谷农特产品在互联网上乘快车走遍全国,已经成为大家努力的方向。
“80后”何鹏飞借助亓航创业培训学校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在外面干得好,不如在家乡发展得好。”贺鹏飞笑着说道。
2019年,何鹏飞来到亓航创业培训学校,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项目。创业培训学校校长王建议,从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行业入手。在王的指导帮助和勤奋智慧下,占地15亩、厂房1200平方米的甘谷县鹏博纸品包装厂迅速建成。
"现在包装厂已经成熟,目前吸纳了46名贫困劳动力."何鹏飞说,因为产品质量好,客户越来越多。
为提高创业成功率,甘谷县聚焦城乡劳动力、极端贫困人口、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等重点群体,建立精准的创业就业帮扶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确保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对于愿意劳动的城乡剩余劳动力,大力推进“五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模式,“点对点”和“多点”相结合
对高校毕业生,按照“考一批、就业一批、创业一批”的思路,通过公务员和项目人员招录316人,从失业高校毕业生中选调社区工作者和村文书273人,发放创业贷款6775万元支持自主创业,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对退役军人,严格执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圆满完成历年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军人安置任务,实现部队、用人单位、个人“三满意”。
甘谷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甘谷县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先后建设了腾达实业、“象山印象双创街”物流园、上渡百汇等一批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孵化线上线下企业1000余家,实现创业就业9000余人,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