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周氏行政审批局“红马甲”向商户介绍个体户“知卡”。图片由昆山市周氏镇提供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艾之家”的工作人员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咨询。图片由昆山开发区提供
“我听说这台机器在印刷之前并不简单。没想到会这么快。”日前,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居民唐女士通过“新落户”自助机办理证照登记,在镇行政审批局开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人证比对、材料录入到证照打印用时不到30分钟。“有了这款一体机,可以免去窗口排队取号、提交材料、等待审核、领取证件的流程。只需简单输入信息,就可以实现营业执照申请的‘快速审批’,真的很方便!”唐女士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昆山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识别核实基层群众的忧虑、担忧、忧虑,压实责任,创新方式方法,抓实抓细,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为人民服务的成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献礼庆祝建党100周年。
细处着力,首批188个
实践活动全面展开
昆山高新区漯河村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下班时间和双休日排查隐患,形成隐患清单,上报村“两委”审议整改。居民为消防安全撑起“保护伞”;昆山市公证处、昆山市档案馆建立信息互联机制,简化公证当事人核对、申请文书手续,打好信息服务“组合拳”,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走动;昆山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现场服务集中宣传”“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现场指导精准帮扶”等方式,推进“‘安全哨点’助力企业惠民”项目。
开门问问题,俯下身子想一想群众的想法和期待。昆山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征询民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步。昆山以“三优三促”为主题,第一轮从全市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88项。项目征集后,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通过征集公示、月报进度、过程监督、问题通报、绩效考评、规章制度建立等方式,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绩效清单”。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积极响应“槽点”,缓解“痛点”,打通。根据5月初第一份“月进度报告”的总结,第一批188个项目已全面开展,部分项目在短时间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截至目前,昆山市已开展主题讲座和专题指导56场,惠及企业4万余家.一批温暖人心的务实举措,从最突出的问题出发,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困难
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问需于民,瞄准“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
前不久,昆山市周市镇长泾社区的王先生陷入了创业期的迷茫:“小餐馆的开业手续如何办,我又没有熟人,可能要跑好多趟也办不下来吧?”就在王先生犹豫之际,该镇行政审批局的“红马甲”正巧“巡街”经过。在交谈中,他们得知了王先生的困惑,将一张自制的小卡片交到了王先生手中。
这张名为“个体经营知晓卡”的小卡片可不简单,上面印有个体工商户从开业登记到食品经营许可,再到门头审批等多个高频事项的办事指南。“准个体经营户”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能立刻得到办理步骤、申请材料等信息,各个办事窗口的咨询电话也贴心附在卡片上。
有了这张“小卡片”,王先生最终只跑了一趟就顺利解决了开业难题。当他拿到经营许可证的那一刻,不禁竖起大拇指:“这张小卡片太方便了,你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一张自制的小卡片到完善一项政策、推出一批举措,昆山把群众的满意程度当作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
群众有问题需要反馈?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针对基层人大代表反映的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研究、梳理汇总,及时反馈至相关区镇、部门,并加强跟踪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努力将“接待日”打造成群众的“连心日”。
社区治理有难题?昆山市巴城镇并蒂莲社区开设“实践课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让党员在一线学、在一线干,通过设立“码”上反映网上意见箱,精准收集党员群众诉求。目前,该社区已建立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安全检查、应急管理五大行动支部,共15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维修小区内公共设施16处,处理投诉、调解纠纷等145起,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全面发力,解决群众
身边“关键小事”
近日,昆山市首个由政府部门与外资企业协作提供托管公益性服务的项目——“小艾之家”落户昆山开发区蓬苑社区,解决了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
“小艾之家”是昆山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开出的“民生之花”,于每个工作日下午4至6点开放。“以前每次去接孩子放学,总要请假耽误工作,让他一个人回家又不放心。现在有了‘小艾之家’,孩子放学后不仅有人看管,还能辅导学业,更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我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正如许多家长切身感受的那样,“小艾之家”的成立填补了外来务工人员照顾子女的“真空期”,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否办到位、各项政策举措是否接地气,群众的感受最为真切。昆山坚持从群众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做起,立足百姓所需、部门单位所能、服务群众所愿,把工作真正做到百姓心坎上,让大家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昆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针对群众最希望改善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在继承和发展1.0版、2.0版的基础上,出台“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3.0版,并按照制订行动方案、发布规范指南、开展专项治理、形成初步成效、出台长效办法等流程,集中力量每月开展一个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昆山城投集团党委积极组织探索惠民服务,旗下乐成置业自主研发乐云智慧平台业主端“报事通”,为业主提供一键报修、在线缴费、第三方服务等功能,在为民办实事中,让业主享受智慧物业成果。针对麦穗期的多发病,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农技人员下基层、踏田头,指导农民抢抓适期、选择药种、科学防治,确保措施落实……
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是昆山各级各部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聚力谋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实际举措。围绕感情在一线建立、工作在一线推动、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的目标任务,昆山各级各部门正精准发力,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叶中华 通讯员 巫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