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信息日报
正月十五过后,大量农民工涌入浙江省义乌市,他们带着梦想和期待来到这座世界闻名的城市。据义乌官方统计,每年来义乌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在120万到150万之间。通过观察义乌,我们也可以一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状况及其新变化。
记者近日走进这座拥有10多万家各类企业的城市,感受到了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脉搏。
春节之后缺工 企业花式留人招人
“小姐姐,过来看看。我们公司招聘锁匠、平车床、抬布工等。一个月有八九千元,免费学不到。前两个月每月保证4000元。”3月4日上午,浙江分雪林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打开手机视频,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生产环境,并以excel的形式展示了公司部分员工去年的月薪水平。
“如果你喜欢,我们外面有公交车,你可以先坐公交车参观工厂;如果你不喜欢,我们会免费送回人力资源市场。”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
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A区的另一个招聘窗口,浙江第一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使用“企业帮助外籍员工子女上学”“员工生日企业发放购物凭证”等方式。暑假期间,员工和孩子可以在公司免费招待;员工子女考上大学,有“合进”等一定条件,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求职。
“公司现在缺少300多名工人,尤其是普通工人。我们已经在人力资源市场摆摊半个月了。目前我们只招40多人。现在我们可以一个个‘抢’了。”浙江蝶飞化妆品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赵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司今年也尝试在招聘,效果不错。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公司工作,我们不仅为新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还每天组织体育比赛和亲子活动。更重要的是,员工可以带着手机上班,员工可以断断续续刷Tik Tok和微信。”晶科能源(义乌)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方丹说。
为了留住新老员工,浙江义乌任小龙袜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投资300多万元,对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进行了重新装修。“我们改造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车间安装中央空调,这样员工夏天可以在25度左右工作,冬天可以保持在20度以上。”该公司总经理方友成说。
记者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现场看到,与以往一两个招聘人员坐在小隔间里,手里拿着印有工种、编号、工资等“极简”A4纸招聘广告不同。很多企业都学会了利用图文并茂的海报、现场感性的视频、包裹送达的游览等方式,吸引农民工到企业工作。
劳动力仍处于紧缺状态 求职者诉求愈加多元
据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倡导就地过年,今年有54.3万农民工留在义乌过春节,是往年的2.7倍,但义乌的劳动力需求仍然供不应求。截至2月底,仅向政府报告有用就业需求的企业就有350家,需求岗位超过3.8万个。就业缺口主要集中在光伏、针织袜、无缝内衣等行业,缺口岗位主要为一线运营商。
第一次来义乌找工作的饶文彬,今年26岁,来自江西上饶。找工作是他今年外出打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家乡的女孩子比较少。希望公司里有更多的未婚女生,这样才有机会谈恋爱。”饶文彬说道。
与未婚的饶文彬不同,在义乌工作了4年的张永强刚刚离开一家企业。“我以前在苏溪镇一家企业开叉车,月薪5000元,还要带老婆孩子生活,这w
老板关心员工,工厂住宿条件好,工资每年都会增加.这是“00后”新员工加入义乌双通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主要原因。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注重企业文化、工作自由和工资福利。”周说,如果一个企业只习惯于雇佣加班的员工,生活和饮食条件一般,
那他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走人。义乌市水晶之恋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龙说,现在制造业面临的较大问题之一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进车间,特别是对熬夜加班较为抵触,今年即使他们将月工资上浮了300至500元,但依然存在招人难和留人难问题。
谈到企业招人难原因时,晶科能源(义乌)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方丹认为,义乌企业多,电商经济发达,劳动力市场竞争充分,加之东部地区不少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而东中西部的“工资差”在缩小,这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择业机会多或干脆在老家就业。“我们公司在江西、云南等地也有生产基地,而义乌工厂的员工工资,并不比江西和云南的高,这就导致了江西和云南两地工厂满员招,甚至出现排队求职的状况。”方丹说。
企业未雨绸缪加快转型 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
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应对之策。
“年轻人不愿意到制造业,这是必然的,所有的价值呈现,都是竞争。现在一些企业涨工资,就像挤牙膏一样,我个人认为企业招不到人是伪命题,只要企业给足员工资源和待遇,员工就会留下来。在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兴业,企业首先要能承受较高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验,如果做不到,就会被时代抛弃。企业管理者在福利待遇、企业文化方面,要走在时代前列。”楼仲平说。
据了解,根据员工对企业生产生活条件的新要求、新变化,“双童”公司近年来建设了“三星级”的宿舍和“五星级”的员工餐厅。“在员工吃住方面的投入,企业可谓不遗余力。例如我们给员工宿舍安装的水龙头近600元/个,请最好的厨师给员工做丰富多样的美食。一系列的暖心举措,也让企业的留人率达到80%以上。”楼仲平说。
作为义乌市一家面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钟楚龙也感受到今年招人的艰难。“工资涨了20%左右,但还是招不到技术工,现在原材料价格在上涨、人员工资在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钟楚龙说,为了应对招工难,企业今年准备投资6000万元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有望减少20%的劳动力。
对工作地点无特别要求的王楚丰,是义乌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负责人。他说,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缺乏相关电商人才,去年他们去江西一些高校招聘收到30多份简历,但最后一个人都没来。“如果今年还是难招人,我们甚至想过到南昌办公司,毕竟那边的高校多,好招人。”王楚丰说。
为缓解用工难题,近年来义乌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借助东西部扶贫契机,将来料加工业务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贫困县转移。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与四川汶川县达成了来料加工的业务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在汶川县建立了34个扶贫车间,解决了1500多人就业,每年向汶川提供2亿元的来料加工订单。”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会长周伟力说,通过在汶川设立来料加工车间,缓解了部分义乌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用工缺口大等问题,实现了共赢。
为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义乌市今年也通过出台招人奖励、组建10个招工小组到外省招工、探索“直播带岗”等方式,增加义乌市的劳动力数量。“但破解用工难题,关键还得靠企业自身努力。对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们乐见他们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平)
【纠错】【责任编辑:严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