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下雨天泥泞不堪,现在社区广场郁郁葱葱,到处都是美景。”如今,在扬州西湖镇,总有一群阿姨坐在书秀花园小区,一边乘凉,一边过着家庭生活。
阿姨口中的社区广场是西湖镇经纬村拆迁安置社区书秀花园的法德文化广场。当你走进广场,雕塑、石雕、对联和漫画映入眼帘,集山水、树木和草地、亭台和走廊于一体。各种法律元素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场所。
听说记者来村里采访,阿姨们都围了过来。70多岁的李阿姨坚持唱最后一段:“法德文化广场不错,每天的活动真热闹。生活每天都一样,一年比一年强!”老人说:“拆迁后,我亲眼看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不唱歌,就无法表达快乐。"
2009年,位于西湖镇核心区的经纬村为了配合原疏港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而被拆除,作为该村重要的发展引擎,被未夕工业园区拆除。“拆除工业园区,刚开始,在很多人眼里,晶晶村的产业支柱也会崩塌。”经纬村党支部书记孙飞告诉记者,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经纬村10个村中有9个被拆除。“但两个村委会并没有慌。一方面积极配合规划建设,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出路。”
思维的转变开阔了眼界。经过精心策划,两个村委会认为这只是经纬村“退二进三”、转型升级的契机。“拆迁后,村里账户里有很多钱。如果它不在账户上,它就是一个“休眠”资产。如果使用不好,将面临集体资产流失。”据报道,经过当时两委成员的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克服拆除村工业园的痛苦,必须把工业作为“镇痛剂”。
投资西湖科技园,是村里保值增值集体资产的一支骄傲笔。西湖镇副镇长黄文国告诉记者,当时,西湖镇建设了——西湖科技园,这是一个产业孵化和创业创新的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建设初期资金紧张,只是因为魏村账户里有钱,所以镇里出台了镇村共建的政策,租金收入归村里所有。抓住机遇,经纬村投资1800万元,在西湖镇科技创业园建设了7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2015年,新落成的科技园一期被中国邮政出租,成为年租金超100万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智力、填补产业链空白,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小型配套企业。”据报道,这不仅给村里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还带来了高端产业,一举两得。
“此外,村里紧紧抓住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在景一村新建了便民服务楼,并成功出租投入运营。全年集体承包收入增加100万元。”据报道,该村以第三产业为目标,在物业租金收入方面更加繁荣。润扬路经纬商务大厦今年复租,引进从事现代智能家装的昆凌电器公司,成为今年物业经济的增长点。村域重大服务业项目金叶广场顺利开工。建成后,村内将新增村级三级住房3000平方米,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抓住城市化发展的机遇,经纬村不仅发展迅速
“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转型发展的红利。”据介绍,近年来,徐静村先后完成了疏港生态中心一、二期、江乡、小刘庄城中村改造、坪山塘路西延拆迁及土地移交任务;投资30万元在经纬社区为沿线山川居民修建300米便民通道,并联系水利部门新建振兴桥;全村实现重大疾病全覆盖,80%以上村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晶晶村的村民成了羡慕的居民."孙飞自豪地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村庄瞬间变成了社区,失去了发展空间,带来了转型机遇。面对时代的巨变,西湖镇经纬村在发展中没有迷失方向,而是转变思路,激活“沉睡”的资本,为乡村振兴“造血”,实现了村级资产的逐年增长和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当发展遇到困难时,不妨像经纬村一样多思考、多创新,必然会奏响乡村振兴的交响乐。
通讯员章昊记者陈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