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田弘基金在京召开“全国ETF来临——2019ETF峰会暨田弘指数基金战略发布会”,现场发布指数基金业务发展战略。同时正式宣布即将发行的三只ETF。
随后,8月26日,田弘创业板ETF(159977)正式发行,成为田弘基金的首只ETF;田弘沪深300ETF和田弘沪深500ETF也在路上,预计10月和11月推出;后续,田弘基金将发布一系列ETF基金及其联动基金,形成规模共振,共同打造“全国ETF”大家庭。
因此,作为ETF的新“进入者”,田弘基金在指数基金中的业务布局和发展策略是什么?对中国现有的ETF结构会有什么影响?
今天,我将从田弘创业板ETF开始,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背景:余额宝奠定“国民”基础
继前几个月明确提出“成为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的目标后,田弘基金再次喊出了“全国ETF”的定位。
从战略定位来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打造“全国ETF”是实现“成为中国最大指数基金服务商”目标的基础;只有“成为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才能让“全国ETF”这个名词更有道理。
2013年6月基金发布余额宝后,这只货币基金迅速成长为基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幼崽,客户数量和规模迅速达到行业前列。作为很多中国人投资理财的启示,余额宝在基金行业的地位一目了然。
然而,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在不断改善。对于被余额宝吸引并首次进入金融市场的数亿客户来说,未来如何全方位服务并“留住”现有客户,成为田弘基金的重要课题。
因此,从2014年开始,基金将指数基金作为余额宝客户的“进阶”产品,并继续将其作为公司的战略方向实施。现在,过去四年,田弘指数的投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亿。田弘基金的服务再次升级,向投资者发布和推广ETF产品是理所当然的。
布局:田弘基金的两次演变
田弘基金目前公布的指数基金计划有四个要点:
一是田弘创业板ETF是“全国ETF”的首只产品,从8月26日开始募集;
第二,未来的10月和11月,田弘基金将分别推出沪深300ETF和沪深500ETF。这三只宽基指数ETF共同组成“全国ETF”第一阵容;
三是田弘基金旗下现有的田弘创业板、田弘沪深300和田弘沪深500指数基金将成为相应的ETF联接基金;
第四,ETF本身的认购金额和关联基金的规模共同形成一定的体量和规模,一系列ETF后期会陆续发布。
那么,如何看待田弘指数基金的业务布局呢?
在我看来,田弘基金完成了两次进化:从余额宝到田弘指数基金,是田弘基金对十亿美元用户的第一次金融推进,引领用户从货币基金到股权投资;从普通指数基金到ETF,田弘基金是十亿美元用户的第二次金融进阶,标志着其指数业务从场外走向场内,从主要服务个人客户转向个人和机构并重。
发展:弯道超车与差异化竞争
作为ETF领域的后来者,田弘基金哪里有信心支撑自己的业务发展?弯道超车和差异化竞争有优势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或者按照两个进化的逻辑,田弘基金首先要从客户需求中寻找机会,顺应客户需求,寻求实际发展。
e="font-size:15px;">一是客户定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天弘基金的场外指数基金销售主要以第三方平台(比如蚂蚁财富)为主,然后由联接基金进入ETF,这是ETF上线以后发展的一个常规路线。目前天弘基金已经通过第三方平台积累了大量在线用户,预计天弘基金将会继续做大这条主线,扩大优势。
同时,从整个基金行业的发展来看,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指数基金以及ETF业务在未来几年应该会迎来快速发展,ETF运作透明、费率低、等天然优势将更好地服务客户。所以,天弘基金ETF业务未来的发展轨迹,就是广泛服务于天弘基金目前已经积累的亿级普通个人投资者。
二是服务创新。
既然是“后来者”,那么就必须需要“弯道超车”的法宝。按照天弘基金的规划,天弘ETF应该是一个搭载深度服务功能的ETF。
如何理解这个说法呢?从个人客户角度来看,ETF是一个交易化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余额宝用户来说,它是一个有波动的、有一定投资风险的品种,因此,相应的投顾服务必须跟上。从机构客户角度来看,天弘ETF的创新在于立志为机构提供最优的流动性。什么叫最优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客户的广泛参与,天弘ETF具备很好的基础流动性,就像天弘余额宝,数以亿计的客户每年自发的非常分散的小客单交易,就提供了巨大的流动性。同时,天弘基金还会优化做市商服务,持续投入资源,为机构提供一个好的基础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客户的需求优化其服务流程,“我们的目标是在15分钟内,能够满足数亿的交易需求”,让机构客户充分地享受到天弘基金提供的最优流动性。
为个人客户提供相应的投顾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最优的流动性,这两点对于天弘ETF乃至整个指数基金的业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其能否完成“弯道超车”的重点。
未来:五大方向解析发展战略
最后来说说天弘基金发展指数基金的愿景,就是“做中国最大的指数基金服务商”。虽然目前来看,规模还需努力,但有余额宝的6亿用户作为基础,这个愿景还是颇受业内看好的。
同时,天弘基金在指数业务上的发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当前国内的指数基金和ETF发展战略。
第一、从国家的发展格局和居民资产的分布角度,来定位指数基金的基础作用和基础定位。
在房屋不炒,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如果普通人不配置权益资产,可能就难以战胜通胀,难以战胜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难以实现自己的理财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ETF与指数基金的发展空间都相当大。
第二、在发展ETF和指数基金时,力求实现指数基金客户和客户行为的全覆盖。
什么是客户全覆盖?以前余额宝和指数基金主要服务个人客户,尤其是小白客户;如今发展ETF,走向个人客户与机构客户并举。
什么是客户行为的全覆盖?就是指数基金对客户意味着什么,是长投短炒,资产配置,还是产品再创造?天弘基金的计划是以各种方式实现指数基金的底层资产定位。
第三、积极布局产品,打造一站式指数基金产品体系。
除了目前已有的产品布局,天弘基金未来还会用发起式方式,积极布局可能会成为客户需要的工具的图谱,让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能够实现一站式的指数投资需求。
第四、针对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提供工具创新。
这里说的是一些智能服务工具,比如天弘指数基金此前针对个人用户推出的目标投,帮助他们去尝试权益投资。按照规划,天弘基金未来在个人端会继续跟蚂蚁财富及其他在线平台合作,拓展一系列服务和工具。对机构客户端,也会进行一系列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智能金融创新,以此共同构成对机构和散户的指数基金服务体系。
第五、在发展指数基金的时候,深耕指数基金朋友圈。
这个主要是针对行业合作的,简单来说,就是联合一起可以联合的力量,比如第三方平台、券商等等,更好地去服务用户。
以上这些,就是笔者对于天弘基金打造“国民ETF”以及发展指数基金战略的一些看法。总体来看,天弘基金的业务布局、后发优势、战略方向都非常明显,未来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又是否会再次改变国民理财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