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综合得分从2019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21年7月8日,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联合研究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发布。
本次《报告》系统评估了包括G20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在内的46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水平。
黄海华发布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
[前十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研究表明,我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方面表现良好。四项一级指标排名前十。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中国落后韩国3分,排名第三;2020年,中国已经领先韩国4个百分点。中国也是唯一进入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前十的发展中国家。
从综合得分来看,与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各国科技研发能力差距较大】
根据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总分排名,46个国家可分为四个梯队。美国排名梯队第一,总分66.31,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中国、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以色列、日本、法国等14个国家排名第二梯队,得分30-60分;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捷克、意大利等24个国家属于第三梯队,得分15-30分;包括越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罗马尼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在内的7个国家以低于15分的成绩排在第四梯队。
各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及排名(2020)
研究表明,各国的R&D能力呈现明显的断层分布。四个一级指标中,科技研发得分分布最不均衡。其中,美国、韩国、中国领先优势明显,得分高于50,葡萄牙、西班牙、印度等27个国家得分低于10。基础支持方面,多数国家一般,70%以上国家得分在20-40分之间;在创新资源和环境方面,参与国可以平均分为三个梯队;在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方面,各国整体发展良好,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一级指标。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和环境仍需改善】
中国在基础支撑、科技研发、产业和应用三个方面都有绝对优势,但“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很多指标都只处于中等水平。
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排名第4,计算基础尤为突出。截至2020年7月,我国共有226个超级计算中心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是美国(113个)的两倍,位居世界第一;它有85个数据中心,排名第9。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排名第三。论文和专利总数遥遥领先,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2019年中国学者共发表人工智能相关论文5.52万篇,排名第一;人工智能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共发表论文3555篇,排名第一;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5.76万件,授予专利1.65万件,排名第一。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排名第三,其中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企业融资金额排名前两位。截至2020年9月,全国员工规模在10人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有823家,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企业已经积累了总投资
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和环境是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与环境》排名第8,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实践者参与率不高,高校基础学科建设滞后。中国在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从业人员参与率方面分别排名第23位和第28位。我国每百万本科生及以上人工智能顶尖学者仅有17人,与排名第一的卢森堡(567人)相差甚远;每百万劳动人口中有290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而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有7133人。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美国数学、物理、神经科学200强有49所、57所、70所大学,中国有27所、8所、6所大学。
栏目编辑:黄海华文字编辑:黄海华标题来源:新华社图片编辑:邵静
来源:作者: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