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普通的殡葬公司。但公司牌匾、宣传册上有“中国民政”的标识;公司名称中有“96144”字样;公司简介称“公司以96144殡葬专线为平台”;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属于政府”。这家殡葬公司名叫沈阳慈都96144殡葬服务有限公司,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236号。那么,这家殡葬公司真的和政府部门有关系吗?是什么样的殡葬公司?为什么敢用民政标志和电话?为此,辽沈晚报和辽沈客户端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家属质疑:“大众”殡葬公司有问题
日前,家住皇姑区的李先生告诉《辽沈晚报》和《辽沈客户端》记者,他家附近有一家殡葬公司,叫“沈阳市民政局”,通过这家公司给亲戚送葬,他觉得有些问题。
李先生说,月初,一个亲戚去世了,他的家人打电话给“96144”。后来,随送葬车前来的人自称是“96144”殡葬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死者提供服务。遗体被送到殡仪馆后,李先生和其他负责工作的人被随殡仪车赶来的人带到华山路的一家殡葬公司。
李先生说,当时有些人进去的时候没怎么注意。他们只听说这个地方是民政局办的,不仅把事情说清楚了,而且也不会多收钱,因为是“公”的,和社会上那些殡葬公司不一样。请放心。所有的费用,包括殡仪馆的费用,都在这家殡葬公司办理,你可以在这里买骨灰盒,价格比殡仪馆便宜。
李先生说,一听说人家是“民政”,他当然不会上当受骗,于是答应把一切都留给他们,匆匆忙忙。后来对方给了联系方式和“业务指南”,乍一看真的很“正式”。
李先生说,他们一开始没什么感觉,但送走亲人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民政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怎么能办公司搞殡葬服务?而且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跟送葬车一起来的“民政96144”工作人员好像是在搬运业务,不像民政局的工作人员。
记者调查:“是的,我们是96144;政府,你放心吧。”
昨天上午,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皇姑区华山路找到了这家殡葬公司。公司位于一栋两层的零售房内,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大牌匾,中间是“中国民政”的标识,上面写着“沈阳慈都96144殡葬服务有限公司”。
走进大门,墙上挂着几个墓地的宣传板。大厅里两张小桌子前,有人在这里打听丧事。工作人员穿着绣有“殡葬车辆调度中心”字样的统一工装。
有人来了,一位男工作人员主动跟记者打招呼:“有什么事吗?”
记者:我想看看善后情况。
工作人员拿着一本印有“中国民政”和“沈阳慈都96144殡葬服务有限公司”标识的小书。
工作人员打开小本子,指着上面的“殡葬服务流程图”告诉记者:“有‘死’和‘快死’的,就按照上面说的做”。
工作人员:(如果你死了)打96144或者我们的电话是400*******,我们会帮你安排好所有的后续事宜。
记者:到什么程度?
工作人员:一切,包括墓地、土葬等等。
记者:下来要多少钱?
工作人员:要看你的选择,包括车辆和丧葬用品。
记者:到时候,拨打96144的公交车会来吗?你联系96144吗?
工作人员:是的,我们是96144。
记者:是民政局办的吗?
工作人员:是的,是的。别担心,我们是96144,属于政府。你可以放心。
记者:你的车停在哪里?
ze:15px;">工作人员:到时候车直接一块过去了,包括我们的工作人员。记者:这车钱是给96144,还是给你们啊?
工作人员:给我们,是一样的。
记者:你们是一家啊?
工作人员:对。打我们的服务电话就行,我们是一家,便民嘛。
说到这,工作人员指着厅里的几个人告诉记者,这都是家属过来办手续的,明天火化。他还强调说,所有的手续全在这里办及交费,包括殡仪馆火化等手续。不过,他还说,不是所有的殡仪馆都能在这里办,这要看丧户选哪了。
离开了该公司,记者又按小本上的联系电话进行了沟通。
记者:我是刚才去咨询的那位,麻烦问下,你们这里还卖骨灰盒吗?
工作人员:有啊。
记者:听说外带的盒殡仪馆不让存,如果我们从你们这买,能存进去吗?
工作人员:能存,放心吧。但不是每个殡仪馆都能存,只要是我们能存的就没问题。
民政部门:没有殡仪公司及合作单位
记者从沈阳市民政部门获悉,民政部门针对个人丧事的服务全部通过殡仪馆开展,除此之外,没有下设的殡仪服务公司或相关方面的合作单位。
民政方面提醒丧户,现在社会上有人假冒96144工作人员进行殡葬服务从中谋利,丧户应认真核实,不轻信说词,避免上当受骗。
工商部门:无注册信息涉嫌虚假宣传
记者在沈阳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查询,但并没查到有关“沈阳慈渡96144殡仪服务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只查到了一家“沈阳慈渡殡仪服务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属于民营企业,在浑南工商部门进行注册,注册地点在东陵区望滨街道。
工商人员表示,以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殡葬服务,涉嫌虚假宣传,丧户可向相关管理部门举报,一经查实,违规者将受到处罚。
律师说法:冒名牟利后果严重需担刑责
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张伟律师认为,从殡葬行业的市场现状来看,不少殡葬从业者尤其是殡葬中介冒用殡葬管理部门或者殡仪馆的名义招揽业务,收取高额费用,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但扰乱了殡葬服务行业的经营秩序,而且严重侵犯了逝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从民事行为角度而言,殡葬从业者故意告知死者家属虚假情况的冒名牟利行为,存在民事欺诈性质。
从行政处罚角度而言,殡葬从业者的冒名牟利行为有可能构成诈骗,属违法行为。
从刑事犯罪角度而言,如若殡葬从业者的冒名牟利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或者行为性质恶劣,则很有可能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殡葬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不但关乎逝者的归宿,更关乎生者的安宁。因此,有必要严格殡葬服务行业准入制度,只有符合资质的殡葬从业者方可从事这一服务,从而迫使那些非正规或者怀有非法企图的人远离这一行业。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陶刚主任记者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