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书范文 养殖融资商业计划书范本

依托“桂中粮仓”等多种资源优势,规划重振生猪产业计划

来宾加快生猪产业集群式发展

先后引进投资154.87亿元,今年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3个,总投入91.8亿元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来宾讯(记者孟通讯员杨杰)在来宾百万头生猪项目现场,一条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正在这里建设。

生猪生产关系到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全国生猪产业低迷时期,来宾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谋划振兴生猪产业,推动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

现代生猪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大企业雄厚的技术、辐射能力和市场对接优势,走出一条新路是必由之路。客人在整个城市布局,吸引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人,加速了养猪业的聚集。目前,我市已引进郑达集团郑达来宾百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9.13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食品3万吨,年产值约26亿元。以“政企银农(合作社)四位一体合作模式”,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盘棋”新格局。同时,我市持续推进生猪产业投资,先后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桂林力源集团等养殖企业,总投资154.87亿元;今年将统筹推进特色猪全产业链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1.8亿元,一批生猪产业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投产。

目前,该市还同步发展种猪和育肥基地,母猪和育肥猪存栏量大幅增加。生猪生产恢复和产业发展速度居全区前列。

八桂视点

兴宾区三坞镇村民与郑达集团合作,大规模养猪。图为俯瞰农场。磁盘照片波形照片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孟通讯员张银喜

开栏语

目前,全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力为“十四五”开好局,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新闻不仅是省级地方党报的重要宣传阵地,也是读者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加大各城市报道力度和深度,持续提升区域新闻传播质量,从今天起,本期推出“八桂视点”栏目,深入挖掘群众关心的重要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探索地方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以更广阔的视野助力创新发展。请注意。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品种,生猪养殖业在农业生产和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目前的生猪养殖正在从农民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转变。经历了非洲猪瘟的影响,如何加快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来宾市抓住龙头企业带动这个“脉搏”,引进了郑达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布局了从饲料加工、仔猪养殖、生猪养殖、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粪污还田等全产业链。提供养猪的“客人体验”。

在大力招大引强人才后,来宾市先后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桂林力源集团等项目,初步形成生猪产业集群养殖项目13个,总投资154.87亿元。今年,来宾市推进特色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91.8亿元。

来宾市郑达长岭猪场产房。曾宪浩

A 整合资源 向规模化要效益

“来宾市把现代特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

肥沃,甘蔗破土抽芽,绿意盎然。猪舍内,全自动化喂养下,一头头猪正欢快吃食,膘肥体壮。


覃兴欢是来宾市第一个与正大集团以代养合作模式养猪的“吃螃蟹”者和受益者。


“抱团发展,稳定可靠。”覃兴欢说,“过去村里人养猪,都是土办法,又脏又累,收益很低。引进大企业先进养殖技术后,实现了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非洲猪瘟影响下,覃兴欢更能体会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他介绍,与龙头企业合作养猪,他只需按标准建好场地,添置设备,聘请工人。企业为他提供猪崽、饲料、药品以及专业技术和管理,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共享市场价格上涨红利。代养模式之下,他每出栏一头肉猪获毛利500元,繁育出栏一头猪崽获毛利80元。按当前一年出栏1万头生猪、3万头猪崽的规模,一年有300多万元固定收益。


如今,覃兴欢的生猪养殖基地有20多名工人,并全程采用自动化养殖。他还发展“猪—鸡—甘蔗”种养结合模式,闯出一条致富新路。


来宾是广西重要的生猪调出大市,有“桂中粮仓”美誉,畜牧业蓬勃发展。


2020年以来,来宾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来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世硬介绍:“我们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鼓励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开发,确保生猪稳产保供,保障民生。”


“经历非洲猪瘟疫情后,有些规模养殖场在生物防控所投入的资金,就达到总投入的20%—30%,而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该局有关人员介绍,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疫病防控风险和成本压力,倒逼小规模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寻求成熟稳定的技术和市场。


来宾市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451家,其中生猪龙头企业11家,以“基地+合作户”模式带动养殖户超过100户;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生猪养殖项目超过25个;有生猪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1600多户。预计到“十四五”末,该市将形成年出栏5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00亿元,生猪产业规模将排全区前列,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亮点。


群众参观生猪深加工食品。陈千立 摄


正大集团自投的生猪养殖场内,投食实现自动化。(正大集团供图)


B 延链强链 从农场到餐桌


正大集团来宾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开工,让此前布局的食品精深加工发展思路实现了项目“从无到有”的突破。这是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实现“从种苗培育、饲料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物流配送、终端消费”的安全食品产业链。


“我们计划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全部完成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食品产业主线项目,为广西的消费者,甚至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的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南区总裁周永顺说。


猪粮安天下,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来宾市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成为广西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布局的佼佼者。


业内人士分析,“饲料—种猪繁育—商品育肥猪生产—屠宰和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和建设,让“料、产、加、销”实现一体化发展,能更好地控制生猪生产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有利于破解生猪价格涨跌怪圈,同时能确保肉类食品安全。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兴宾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创建中国食品安全生产(广西)示范园区,吸引了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落户,加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食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


在推进全产业链的进程中,来宾市为生猪龙头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对企业融资、土地需求等,加强与有关部门对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全产业链的构建。


“我们依托正大集团来宾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推动作用,继续引导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桂林力源集团和江西正邦集团等生猪龙头企业切实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来宾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分析,仅年出栏100万头生猪项目,就可实现来宾市猪肉自给有余,进而保障广西乃至全国的猪肉市场供应。


生猪产业链示意图


C 环保安全 粪肥绿色还田


在武宣县金鸡乡赖山村,来宾正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赖山生猪养殖场内,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干湿分离,液体进沼气池、固体进入有机肥加工设施,混合益生菌制作成有机肥。今年3月初,该养殖场出栏一批生猪,同时产生80多吨的粪肥。


武宣县翔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猪场严守正大集团公司关于养猪场病疫防控技术要求,对外来人员一律按照“隔离—观察—洗消”程序进行。养猪场的一角,养殖粪污经过益生菌除臭、分离、降解,制成粪肥还田。该合作社与附近种植户开展“付费还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如今,来宾市农村“村前屋后”型的猪舍已越来越少,稍上规模的养猪场都选址在远离村庄和水源地的偏僻环境。


来宾市鼓励生猪养殖场采用“截污建池”方法,自行配备粪污腐熟池和沼液肥贮存池。对无意愿、无能力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养殖场,采取“委托治污”和“有偿治污”措施,让养殖场实现粪污“存得住、能腐熟、用得掉、不排放”。


据介绍,有别于传统的散养和小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对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的构建,按照《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标准》,采用“微生物+”技术,养殖全程使用益生菌,无臭味,实现畜禽粪污全量化、资源化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周边的甘蔗种植基地、果蔬种植基地也获得充足的沼渣、沼液和有机肥料,实现“蔗—沼—畜”绿色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