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徐羽杨
音乐圈侵权现象屡见不鲜,最近的曝光更是让音乐圈的人不寒而栗。陈奕迅的《路一直都在》歌曲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无数奖项,但令人尴尬的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透露,他每年只能获得271元的版税。
近日,音乐人吴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自己享有、等11位艺术家作品的版权。2008年至2021年,某知名音乐版权公司未经吴许可,授权多家单位使用这些音乐作品,且未向其支付任何费用。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音乐版权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但尚未得到回复。记者随后联系了多位内部人士,其中一位从音乐版权机构辞职的音乐人透露,很多大型音乐版权公司都有“黑”版权,有些是故意的,有些是公司流程无意造成的。
音乐人吴向飞
多首作品被侵权
吴向飞感叹:写歌,不如捡废品
今年3月,吴意外发现,他的10多部作品是以音乐版权公司的名义注册的,其中包括著名歌手、陈坤。音乐版权公司将这些歌曲授权给腾讯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并向其收取版权费。然而,作为词曲作者,吴几年来从未收到过音乐版权公司的版权费。
某平台播放的 《路一直都在》
吴立即与版权公司沟通,并向吴出示了版税报告。经计算,陈奕迅《路一直都在》的使用费为每年271元。所有歌曲5年总版税为18974元。令他气愤的是,即使只有很少的金额,如果他不问,这笔钱也不会付给他。
“什么意思?他们拿着我写的歌,长期在各种平台非法收取高额使用费。我发现后,他们告诉我他们忘记给你钱了。五年来,十几二十部作品给了我1.8万。这是我写歌23年以来听到的最搞笑的笑话.写歌真的不如捡废品。”吴在微博中写道。
目前,吴已就此事向多家用歌单位发出正式律师函。
吴向飞已向多家平台提交律师函
前音乐版权从业者透露:
-size:15px;">大公司“黑”钱或者“黑”版权的事太常见吴向飞发现事情“不对劲”后,向多家使用平台发出律师函。腾讯版权部门很快与吴向飞进行联系。双方沟通后,吴向飞请腾讯出示一下这些年本应该支付给他但却被音乐版权公司“冒领”的版税。几天后,腾讯给吴向飞发来数据,这笔金额和版权公司准备支付给吴向飞的金额差距非常大,这令吴向飞气愤又震惊,“果然,他们黑我钱。”
吴向飞同时还爆出版权公司经常使用的、给创作者和使用平台“挖坑”的招数:例如某音乐人与版权公司签署了5年的合约,但版权公司在合约到期后,依然四处授权、收钱,而在大厂的品牌加持下,平台使用方通常也不会主动质疑。再有,版权公司在给使用方提交作品时,故意打错创作者名字,例如明明是张三,故意写成李四,结算版税时,版权公司就以这些钱是分给李四的理由,领走本该属于张三的版税。

吴向飞申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音乐圈人士A某也向封面新闻记者提到,他曾经在某音乐版权代理公司工作过多年,对于行业乱象深有体会。“事实上,版权公司’黑’钱甚至侵权的操作是比较常见的。”A某提到,早年间,我国音乐版权乱象十分严重,版权签署也大多是“霸王条款”,直接“黑”了钱也是常规操作。
再有,通过一系列的名目收购版权,比如通过举办某活动邀请音乐人参加,但参赛歌曲版权必须上交,等等。A某2018年从上海某音乐版权代理公司离职,原因正是版权乱象问题导致的行业乱象。
另一位音乐版权从业人员B某则提到,曾经我们的音乐版权得不到重视,导致侵权相当严重,但随着近年来对版权现象的重视,不少音乐人都有共同的感触,版权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有些侵权是故意的,有些可能也是无意的。”
B某提到,通常对陈奕迅这种知名歌手的音乐制作,都是企划制,即由某企划人直接牵头,定下音乐专辑基调,再交由工作人员寻找合适的创作人进行创作。“因此涉及到的工作环节就比较多,虽然不能成为脱责的理由,但有些侵权情况确实是大公司里工作交接不当造成的,并非故意侵权。”
“不过就这件事来说,还是得看当时吴向飞老师和对方的合约究竟是怎样的,包括有没有签订过合约等。”B某说道。
成都迷笛演出负责人,版权经纪人周北树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我的经验是,不管是和唱片公司签约、在任意的音乐网站上传,或者寻求任何版权公司代理,在看协议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不懂的直接咨询律师后再签,避免踏入’陷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