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发手工活
“外包体力活,在总部喂饭,易学,一天赚300-500元。”这样的投资广告在同一个城市的大大小小的商业平台和网站上随处可见。但鲜为人知的是,打着“高薪低劳”幌子欺骗客户的人并不少,他们幕后黑手直接指向这些客户口袋里的材料和存款成本。日前,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就对一起以“发布手工活”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进行审查办理。
图源网络
2017年11月,犯罪嫌疑人何某成立公司,自称从事体力劳动外包业务。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当简单,专门提供原材料,找客户自己加工产品,最后以约定的价格回收成品。但是,“醉态之意不在酒”,何的公司不是正规公司,而是真正的诈骗窝点。
何创立公司后,找了很多老同事和新朋友一起工作,一度发展成二三十人的诈骗团伙。他们有具体的分工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通过频繁在网上商业平台发帖来搜索客户,然后哄骗客户签订所谓的“合同”并索要定金。客户在完成订单并向其提供成品时,以“有缺陷、不合格”为由拒收产品,并扣除定金,向客户索赔材料费。
图源网络
犯罪嫌疑人何某在坦白原材料来源时表示:“陶瓷电阻的进价是3毛多,LED灯1个多,车载天线1个多,都是网上批发的。”当被问到“客户的材料费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退吗?”他回答:“稍微高一点,陶瓷电阻2块的价格退款,LED灯和车载天线都是5块……”欺诈手段可见一斑。
图源网络
经进一步审查,检察官还发现何某公司成品回收率极低。作为雇主,他充当了“质量检查员”,这几乎是对客户产品的“一票否决”。拒绝产品后,何某无视客户的投诉请求,要求其业务员按照“话术脚本”进行“售后”。如果实在避不开或者互联网已经骂过“骗子公司”了,他就立马改名换姓,换个营业场所,欺骗新客户。
图源网络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开始除了何的几个亲信,很多业务员都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从事的是正规手工制品的生意。但渐渐地,大家都觉得“出事了”:其实公司一直在造假。有销售人员向检察官表达了自己的尴尬之情:“我们内心也很矛盾,觉得自己在欺骗无辜的人。”然而,即使他们大多数人知道自己在犯罪,他们仍然会因为工资和其他问题而犯错。
何某及其销售人员以“体力劳动外包”为名,骗取多名受害人的物业费和押金,已涉嫌诈骗。经查,涉案公司十余名业务员完成了2万元至7万元不等的订单,数额巨大。日前,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对该案包括何某在内的十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检察官在此提醒:
这些公司很多都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当客户与他们签署协议时,所谓的“资格标准”相当模糊。如果他们自愿签订合同,将很难捍卫自己的权利。因此,有意从事体力劳动的市民朋友,一定要注意辨别投资广告的真伪。如果他们需要支付押金或其他额外费用,他们应该更加谨慎。他们必须检查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如果他们遇到诈骗,他们应该立即报警。
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松江检察
微信号: shsjjcy
长按二维码关注松江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