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道德与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学研究
可行性分析
1.本文从精神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特尔福德和美德的同一性问题,而不是解决这个难题,尤其是不现实。因此,作者的基本意图是从精神哲学的角度和方法来研究和整合特尔福德和美德认同的现有形式,并揭示其理性价值和限度。在此基础上,他试图总结出一种特尔福德与美德同一性的精神哲学形态。
2.作者重新解释了“同一性”的概念,认为存在三种同一性:经验的同一性、超验主义的同一性和超验主义的同一性。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整个哲学史对“一”的理解有三个基本方向,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单一存在,二是无限存在,三是指事物的形而上本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关于德福同一性的各种理论进行分类、分析和把握,揭示它们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建立它们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并解释它们是如何过渡的。
3.黑格尔哲学可以作为直接的精神哲学资源。在黑格尔看来,道德和幸福必须在精神上规定,否则,道德只停留在个人的主观自由和共同体的规律上,幸福只是个人感性欲望和共同体利益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超越和保留)个体性、特殊性、主体性、感性、自然性和利益性,并将其提升为普遍性,从而达到特殊性与普遍性、单一对象与普遍对象的实质性统一, 因此道德和幸福具有精神哲学的最高本质是,绝对精神作为一种观念或概念,永远实现、产生和享受自身及其世界,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绝对精神把自己分为主观活动过程和自由客观存在的过程。前者是精神,后者是自然。绝对精神在其运动和发展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艺术、宗教、哲学和自然。道德和幸福也是绝对精神的“意象”,所以道德和幸福的同一性只能通过精神及其辩证运动的过程来实现。《精神现象学》中,道德和幸福本该是和谐的,道德自我意识通过道德行为在至善观念中与幸福是一样的。基于《法哲学》可以推断,对道德的冲动和对幸福的冲动应该构成一个合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道德和幸福是相互作用和一致的,道德和幸福必须回到真正的精神实体(伦理实体是其表现形式)来完成客观的同一性。那么,特尔福德只有在无限的宗教和哲学(精神)中才能达到永恒的统一。
4.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哲学资源。“特殊与特殊分离原则”和“天人合一”充分揭示了精神哲学的本质。难点在于“礼义”,而在于如何“分礼义”。也就是说,唯一的原因不是挂在所有的东西上,也没有干扰任何东西。理性只是理性,事物只是事物,相反的理性只是有限的理性。有限的“理性”不能被视为唯一的绝对理性。相反,它深入到一切。“天人合一”的本质是“人如何与天契合”或“与天和谐”,即人可以升天或主持正义,“天”通过“人”认识和推动自己的道路,这就要求人达到“天”的高度,但人只能通过自己的精神去实现,即只能通过自己的精神“天”回归自己。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从天到人和物,通过人的精神,物实现自己,天回归自己。这里的重点是,精神虽然是人的精神,但它的本质是自由的、无限的,所以它可以不断超越有限性的极限,使整个世界本身,也就是整个世界,“除了精神什么也不是”。因此,正义不是人及其精神之外的最高存在,而是绝对精神本身。
请注意,本部分版权归东南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