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借款一万元,日利率只有2元”“借款一万元,日利率从万分之二开始”“分期付款可以免息,利率低至1%”……互联网贷款平台和一些银行信用卡在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兴趣时,往往会让人觉得雾蒙蒙的,真正的利息支出可能只有真正支付利息时才清楚。这些机构还利用这些看似“有利”的报价来吸引消费者,进而刺激他们“下单”。
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央行3月31日宣布,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通过网站、移动应用、海报等渠道营销时,应向借款人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应予以说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向这些机构借钱时,实际利率会一目了然,真正可以“比价”了。
“最低日息”看似便宜“实际利率”并不低
"最低日利率是万分之二."这是一个互联网贷款平台上非常常见的广告。看到这样的利率,你可能会觉得很实惠。但实际上,日利率的万分之二换算成年化利率,相当于7.3%左右。
而这是“最低利率关口”,实际执行的利率可能会高很多。记者用一个互联网贷款平台做了一个“实量”。平台之前的广告词是“最低日利率万分之二”。最近又加上了“从7.2%的年化利率开始”。点击注册后,给出的实际利率为12.6%。这种利息,用民间借贷的算法,就是月息超过1个点,不便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微信支付宝里的“微贷”和“借贷”。那么,这两个平台的贷款利息是多少呢?
上周五,记者通过这两个平台进行了“亲测”。支付宝“借款”给出的利率信息为“年利率12.775%,日利率0.035%”;微信“微贷”给出的利率信息是“年利率16.425%,日利率0.045%”。
记者了解到,这类贷款平台的利率不固定,会根据不同借款人的个人信用信息区别对待。记者咨询了身边几位朋友,发现以支付宝的“借款”为例,“年利率12.775%”其实是一个比较优惠的利率,几位朋友的年利率是14.6%,相当于日利率0.04%。
我市某银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相关信贷政策中并未明确贷款利率上限。理论上,这些平台的利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由于市场竞争,日利率超过0.05%的并不多,年化利率大多在10%-18%区间。与银行的贷款利率相比,基本上有一倍的溢价。但是这些平台之前宣传的时候大多都提到了“最低利率”,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贷款非常实惠。现在,经过这样的计算,我们知道它们实际上是“高息贷款”。
这位人士说,但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真正需要从这些平台获得资金的人来说,就很容易比较价格了。比如A平台给出的报价是12%,B平台是15%,那么肯定会选择A平台。
分期付款的“费用”依然让人云里雾里
记者了解到,规定实际利率的要求不仅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针对银行通过手机银行操作的信用贷款利率。记者用手机登录了几家银行的APP,发现这些银行也清晰显示了具体的贷款利率。相比之下,利率比互联网平台优惠很多。例如,一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为6.12%,而另一家银行的贷款利率为7.2%。
除了对一次性还本付息有明确的利率显示要求外,央行还要求显示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实际利率。一方面,还是有一些地方让人看不太清楚。比如有些平台的“周期利率”、“年化利率”、“年化综合利率”等计算标准不一样,数字也不一样,非专业人士很难搞清楚应该以哪个数据为准。
以支付宝平台的“花圃”为例。如果有比较大的支出,可以
以选择“分期”。这里面,既有“总费率”,也有“年化利率”,容易把人搞混淆。比如一笔分期付款,系统显示总费率是8.8%,但年化利率是15.86%。它实际上是这样计算的,若10000元进行12期的分期付款,每月需还本金833元,加73.3元的“费率”,全年实际支付的利息是880元。1万元还的利息是880元,有人会认为它的年化利率是8.8%,但由于本金占用的时间并非全年,所以折算之后,它实际的年化利率达到了15.86%。有的平台在分期付款的页面显示的是“月费率”,要求展示年化利率之后,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根本不是乘以12的简单算法,而是相差巨大。以记者测试的某个互联网平台为例,分期12个月的月费率是1.283%,年化综合息费率(即年化利率)为27.30%。
一银行人士说,“费率”与“年化利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此前有人会把他们当做一码事,8%的费率与10%的年化利率,有人甚至会认为前者更便宜,现在这样一展示,大家就知道了,其实后者要便宜许多。
利率标注再明白,借钱也要理性
最近几年,以“放贷”为手段实施诈骗及其他犯罪行为的事件层出不穷,在严监管重打击之下,非正规的放贷平台逐渐消亡。但是,一些有资质的互联网平台在放贷时,不客观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还是屡有发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利率上不透明。
现在,所有平台的实际利率都要“大白天下”,这对借款人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既不要担心掉入陷阱,也可以简单地进行比价。
一金融业内人士说,利率明明白白了,借款人要更加“明明白白”才是。让利率透明化,并不是鼓励大家多借款,而是倡导理性借款。因此借款人要提升金融素养,做到合理借贷。
该业内人士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第一要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和财务状况。其次,要学习经济金融基础知识,提升识别金融诈骗和各类陷阱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真的有资金方面的应急之需时,申请贷款的顺序应该先是商业银行,然后才是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从不正规的机构去借钱,免得掉入“套路贷”等陷阱。最后,仔细看清借款合同等文本要素,包括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率及违约责任,避免逾期。
该人士说,无论什么时候,借款都属于应急之需,千万不要想通过贷款来套利或占便宜,那样做,不仅“薅不到羊毛”,还很可能会丢失一只羊。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