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在看陈子先生写的《茶道经译注》,印象最深的是天地三才的表达。
所谓“三才”,是指能够改变世界的三种人才。从《易传系辞下》:“有天堂,有人民,有隧道。三个天赋加两个,所以是六个。六才不是,三才也是。”
这里的两个指的是阴阳,来源于《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谓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阴必有阳。阴阳平衡和谐是对道和自然基本规律的完美诠释。
陈子,本名李辉,早年师从谭贾珍。从本科开始,谭先生就经常被叫到家里喝茶聊天。在研究生期间,他在李晶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了人类进化化学,然后去了耶鲁大学继续研究人类医学遗传学。
谭先生是中国遗传学的创始人,上海茶叶学会的创始人。在与陈子谈论茶叶的分类时,他提到了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不同程度的发酵使其发生”的假设。谭先生认为这完全不合逻辑。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风味和功能,显然是因为它们的含量不同,必须通过完全不同的生化反应才能产生。怎么能说反应程度不一样呢?谭老除了感慨之外,还告诉陈子,如果将来有条件,就要研究清楚。
2008年,谭恩美去世后,陈子从耶鲁大学回到复旦大学,决定一探究竟。2009年以来,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帮助下,陈子仔细品尝了数百种好茶,逐渐发现了茶的奥秘。不同的茶汤可以调动身体不同部位的热流和不同部位的汗液。这是通经络的效果吗?
大胆假设,仔细验证。之后,紫晨持续了几年,陆续做了大量的生化实验,逐渐证实了六大茶的不同成分和功效。通过红外图像,观察到所谓的经络是体液定向流动的细胞水通道。再者,通过在碧谷扫描自己一周后一小时的经络状态,发现中医经络流动的昼夜节律几乎是每分钟都有!
因此,陈子根据三才与阴阳的结合,提出了六茶对应人体经络六正脉的规律,开始触摸真正的茶“道”。
在描述这一段时,除了说传统文化中的简单模式在面对新的科技手段时可能会被重新确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语言和文字的障碍,基于简单意识的传统文化视角,我们可能会提供一个简单的认知世界范式。
接下来,带着这个灵感,我想谈谈我的投资和人才经历。
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8">天时
提到天,我们可能会想到时光荏苒、四季交替,它代表的是时间与机会。
用时下常讲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了风口,猪都能飞上天空。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选的是风口,是赛道。实际上,更本质的选择,是时机,也就是赛道走上历史舞台的关键节点。
当下的A股市场,最热的赛道,无论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生物医药等,都有着清晰的时代特征。
回望历史,任何一个时代,能够兴起的行业,都深刻地与时代背景相契合。每一次产业革命,新产业的勃兴,背后都有着堪称时代主旋律的浪潮兴起。所以,时常训练自己采用一句话来概况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可让投资者对时代有着更清晰的把握。如此,投资便不会背离时代的主流方向太远,不至于陷入为何市场不理我的孤寂之中。
观察这些气象万千的历史趋势,无外乎能量与信息两大视角:
- 人类在能量获取方式上,是否有了重大的突破?人均驾驭的能量,是否有数量级的增长?
- 人类在信息获取方式上,是否有了全新的途径?人均掌握的信息,是否有数量级的跃升?
新的产业,从极简的角度来看,无非是附着在这样的宏观趋势之上。或为之创造条件,或为之发扬光大,或吸纳为己所用。
此三者,前者重在创新(从0到1),中者重在复制(从1到N),后者重在改造(自我蜕变)。
至于这些重大趋势何时到来,何时勃兴,着实难以判断。于投资而言,更重要的还是在保持开放的心态中,密切跟踪为要。在此基础上,综合加以判断。
如果说当下A股最大的宏观时代背景,可能就是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落脚点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复兴。过程的曲折在所难免,但前途越发的光明。
认清了这一点,可能就会对宏观经济政策、大国博弈、产业政策导向等,多一份认知的深度。在具体的波折面前,也会多一份定力,多一份耐心。
地利
提到地,我们可能会想到地大物博、厚德载物,它代表的是空间与资源。
其实从物质守恒的角度来说,东西一直都在那里,无非是以何种形态呈现。之所以,有利与不利的划分,更多的是与天时互动的结果。
举个例子,锂元素,作为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在地球上的储量还是挺丰沛的。然而,在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问世之前,其长期乏人问津。现今时代,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如火如荼,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进而引发对原材料锂盐的需求暴增。
锂矿山的供应,已经赶不上趟了,又开始从盐湖中大规模提取。这个时候,谁占据了矿山,或者谁占据了盐湖,就成为地利的拥有者。反之,就可能受制于人。
除了作为产地直接提供资源之外,地利还体现在对流通环节的影响之上。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交通运输。长期以来,深山中的富饶物产,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运不出来,无法变现创造价值。
故而才有“要想富,先修路”口号的深入人心。在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便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
上市公司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海螺水泥。其管理者,很早就认识到地利之于水泥行业的关键价值,于上个世纪末提出了最著名的“T型战略”。

海螺水泥T型战略示意图(来源:公司官网)
所谓“T型战略”,是指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需求旺盛的发达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
T型战略最终达到了两个效果:一是构建了成本优势,这一方式比直接输出水泥产品节约一半的运输费;二是扩大了销售半径和生产规模。
类似的,还有啤酒行业。在投资中,判断地利中交通运输是否起到关键作用,主要看企业的销售费用中,运费的占比高低。一般来说,单位重量的货值越低,越需要关注运输成本。
再举个例子,可再生能源行业,大都高度地依赖地利。比如,水电需要建在大江大河的险要处,风电需要建在地表或者海洋中的风道上,光伏优先建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对于光伏而言,所谓的平价上网,本质上就是建设成本与光照条件的动态演进。现如今,走向全面平价之后,光伏应用的地域限制就被显著弱化了。
我国的能源结构,还具有不均衡的特征。西部地区,无论是化石能源的储量,还是可再生能源的可开发量,都要显著优于中东部地区。而经济总量上,中东部地区要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这就使得我国的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在地理空间上有着清晰的错配。
因此,跨地域的电力调度,势在必行。在这个月的西北之旅中,我在沿途的戈壁荒滩上,见到了无数的高压电塔,它们就承载着西电东送的使命。

西北戈壁荒滩上的高压电塔
从这些意义来讲,投资中的地利,更多的具有经济地理的意味。
人和
提到人,我们可能会想到人中龙凤、人定胜天,它代表的是组合与把握。如果把天地作为宏观背景来看的话,那么微观结构中最关键的就是人。
同样的时机,同样的资源,为什么有的人干成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呢?这就是为什么,看一家企业,首先要看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原因。
前面,我们在天时一节中,对时代的企业做了三类划分:
- 从0到1的创新型企业,
- 从1到N的复制型企业,
- 自我蜕变的改造型企业。
不同的企业,所需要的人和,或者说人的精气神,是不同的。
创新型企业,最重要的是不循规蹈矩。因而,看的是领军人物的高方差,或者原始创新独步江湖,或者组合创新别具一格。
复制型企业,最重要的是规模化能力,体现为大制造的特征。因而,看的是带头人的成本管控、组织复制、流程制度,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规模化扩张关键要素的把控能力;更多的是看企业的高均值,以及管理者的高自律。
改造型企业,最重要的是能成功的实施变革。因而,管理者掌握新技术、再造组织与流程、协调新旧势力等平衡与协调的能力,就放在了第一位。既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又要有穿针引线的细腻。
所以,我们不能脱离企业发展阶段,来泛泛地谈人和。必须基于天时与地利,再结合历史发展路径与现有人才基础,来具体地看人和。
特别要强调的是,尽管每类企业,其人和有着不同的代表性气质,但不可简单的外推为仅需要这一种气质。比如,无论是复制型企业,还是改造型企业,仍然需要各式各样的创新,或者降低成本,或者优化流程,或者加速更迭,等等。只不过这之中的差别,在于对创新需要的深度与广度。
除了管理层之外,还可以通过财报来审查企业的员工构成,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企业人和的关键信息。
最后,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企业自身经营的视角之外,还要看管理层品质。也许,企业家做好企业的初衷本身没有问题,但最终是否有效地回报了投资者,那可能要另当别论了。
所以,深入思考企业家的诉求,是否至少阶段性地与投资人一致,就成为买入之前的必修功课了。
后记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企业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必定会在财务报表上留下痕迹。
比如,占尽天时的企业,在增长指标方面,必有所彰。占尽地利的企业,在毛利率或者周转率方面,当有体现。
而创新型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必有看点;复制型的企业,其经营效率理当突出;而改造型企业,则应看到经营上的拐点。
反过来,当我们看到财务指标有特别之处,亦可以思考对应企业背后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有何不同之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回到三才,如果我们把成功的一面归结为:天时、地利与人和。它的反面便是:天不假时,地不护佑,离心离德。
万千企业,兼三才而两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体现在股价上,那便是同样的一元净资产,有的上市企业能够做到8倍、10倍甚至20倍的市净率,投资者仍然趋之若鹜。而有的上市企业,却只能屈尊降贵,以0.8倍,0.5倍甚至0.3倍的市净率交易,却依然乏人问津。
个中堂奥,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