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位青年企业家荣获苏州市“青年创业之星”称号。
中国江苏网11月18日讯,精选“创业明星”上电视、录节目,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聆听创业导师现场指导,发布创业政策“宝典”.17日,为期三天的2016年苏州市青年创业服务系列活动“燃烧岁月,创造梦想成真”圆满落幕。与以往单一的创业大赛不同,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首次与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团委等9个部门合作,实现政策资源联动。在创业大赛的基础上,加载“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大讲堂、主题对话、创业导师团等各类活动,打造了青年创业服务活动的“升级版”。
推进青年创业服务向资源联动、品牌化方向发展,是苏州深化“人才优先”战略的创新探索。“我们希望将此次活动打造成为继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技能人才周之后,面向大学生、青年群体、社会基层创业者的又一个品牌化服务平台,三者共同打造全方位的大众创业体系。”谈及青年创业活动的“升级”,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力量,青年人才是核心力量的重要来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在苏州创业,越来越需要一个汇聚税收、金融、载体、项目等全方位综合优势,为青年“激情创业”打开壁垒的联动平台。
近年来,苏州不断提升青年创业氛围,打造了从校园到社会的全服务体系。2010年10月以来,苏州市社会和社会部门与苏州市26所高校(含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在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站。依托指导站,我们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校园招聘、创业模拟培训、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大学生创业孵化、优秀创业项目库建设、“精英汇”创业讲座等一系列大学生活动。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前端载体。
“托马还得再送一程。有很多关于青年创业的想法和计划还不成熟。剥离创业项目中的问题,提供风险可控的创业计划,是针对离校后没有创业经验的年轻创业者。最大的鼓励。”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王诗文教授认为,建立帮扶青年创业者的长效机制,用社会力量和高校资源提供更有针对性、常态化的创业服务,将有助于更多人更好更快地实现创业理想。
以此为指导,苏州自2003年起成立了三个创业培训专家志愿者小组,并于2011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小组。“创业导师团主要为苏州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线上线下咨询、创业计划演示、项目评审、创业指导、跟踪服务、一对一帮扶等。并实现了创业导师团完成创业。””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一系列帮扶计划的引导下,苏州青年创业之路越走越顺畅。在刚刚入选的“青年创业之星”中,36岁的谢是园区仁和织绣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高传单毕业于苏州大学英语专业,围绕创业路上的“缫丝”这一古老的手工艺艺术,做出了创新文章。
“当我首先
实施帮扶企业家政策,重点要激活青年创业的内生动力。1987年出生的方圆是“创业之星”中最年轻的一位。2010年,方圆代表苏大以队长身份参加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获得金奖。同年,方圆参与成立苏大天工孵化器,充分发挥“孵化投资”和“政产学研资”的创新优势,荣获国家创意空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教育部、科技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基地等称号。“虽然青年创业失败率很高,但我们必须勇于尝试,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一次经验。”方圆说,年轻人创业失败的成本低,社会容忍度高。随着苏州青年创新的载体越来越多,这种尝试会越来越普遍。
如今,苏大天工的成功也形成了“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服务模式《苏大天宫》目前共
孵化200多个创业项目,引导投资科技项目50多个,发起了天宫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加速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联合投资超过10亿元,带动了2000多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为近10000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就业机会。服务大学生的“口袋校园”、“八天在线”等项目已在全国拥有一千多万用户。而像这样的孵化载体,在苏州还有180多家,可实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实现场地、资金、商业资源全方位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介绍,为了让创新创业之火烧得更旺,今年,苏州市人社局还联合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团市委、妇联等8个部门,对创业创新政策进行收集、梳理,共同编写《“创业天堂”政策服务手册》,收集了国家、省、市70多项创业创新政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详尽解读,打造了一本服务创业者的政策“宝典”,同时,新上线的“就业苏州·创业天堂”微信公众号也将使青年创业者信息获得更加便捷。盛 峥
链接>>>
1200多项目角逐
创业大赛“百里挑一”
本报讯17日下午,2016苏州市“金枫创业杯”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从1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2支团队进入决赛,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相城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项目拔得头筹,获得5万元创扶资金和1个“正保商学院”总裁特训班参训席位。
本次大赛经历半年,各市县区和26所在苏高校广泛参与,参赛团队成员均为35周岁以下青年创业者或在苏高校大学生。入选决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领域,既有依靠大数据云技术开发工业采购、水处理管理体系、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项目,还有主题咖啡文化精品店、手绘视频等文创项目,突显了苏州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动向。
从2008年的市民创业大赛到2015年的创业创新竞赛,大赛从起源、发展、到成熟,直至今年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不断为苏州经济转型发展和促进民生改善新引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树立新典型。据了解,晋级本次大赛的12个项目将获得优先推荐决赛项目申报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并将被推荐对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资源,优先推荐入驻当地创业孵化载体等。 (盛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