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注公众号骗局一单一块 微信公众号推广2元一单

各地都在接受高考,教育部近日发布公告,提醒考生和家长警惕招考骗局和陷阱,以免上当受骗。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3005所符合高考条件的高校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和微信官方账号的官方微信“韦偃教育”上公布。考生及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或微信官方账号“韦偃教育”官方微信“院校名单”栏目进行核对核实。

教育部注册的所有高校都有高考代码和专业代码,可在各省(区、市)志愿填报系统查询。假大学没有招生代码是因为没有办学资格,找不到代码的学校都是“假大学”。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任何声称不看成绩不交钱就能上学的学校都是作弊。不要相信“走捷径”、“低分上名校”之类的谎言。

招生部门公众号遭抢注 “山寨号”以假乱真

今年高考结束后,广西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原本打算在微信上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微信官方账号,但输入关键词后,发现了一个个人注册的“山寨号”。

根据家长的举报,记者在微信上搜索,输入了“广西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关键词。第一个是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官方账号。加了记者留下的联系微信后,他问是不是广西教育厅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对方始终没有回应,只给记者发了留学等招聘广告。在点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信息后,记者发现除了注册主体显示为“个人”外,没有其他信息。

经与广西招生考试院核实,记者了解到,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官方账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开通,而是个人注册。

在微信平台上梳理省属单位教育招生部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后发现,被个人或公司蹲点的情况并不少见。记者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搜索“河南招生考试”,有十多个微信官方账号成绩。第一个是名为“河南招生考试”的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官方账号标注了微信认证。但当记者点击微信官方账号的注册信息时,发现其注册主体为“陕西宏盛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是不对的我们河南招生办没有报名河南招生考试(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我们有“河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和“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就这两个微信官方账号。

记者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中搜索关键词“山东高考”,也出现了大量假冒微信官方账号的情况。比如这个名字叫“山东招聘官网”,名字叫“官网”,但其注册主体显示为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中注册的主体,名为“山东招生办”,也是个人。

;">有法律学者指出,个人和商业机构冒用政府名义建设网站的行为,本身就已经涉嫌违法,微信公众号作为运营平台,对该类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也反映其监管出现了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四新:我们要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实际上就应该给消费者客观公正的信息,你不能让他打着官网的旗号,实际上干着商业推广的勾当,这个是不允许的。 


“山寨号”形成产业链 平台需履行监管责任


名字抢注、内容高仿、借助官方的名头来引流、推广、牟利,在网络平台疏于监管的情况下,网上甚至已经形成了高仿官方网站、公众号的黑色产业链。





据了解,为治理网络自媒体山寨、高仿官方信息的乱象,国家网信办在2015年就出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明确“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注销其账号,并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我觉得第一块它典型的违反网络安全法,因为它的信息是虚假的。第二块它是违反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的相关的规定,比如说著作权法,比如说商标方面的法律,因为它是商标注册也好,实际上是有意造成公众混淆。 


有教育信息化学者指出,屡次出现仿冒教育主管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的乱象,既反映出社交网络上不法分子紧盯招生考试市场背后的利益,也凸显了网络平台疏于管理、纵容乱象的存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唐亮:如果说(平台)它在第一次遇到的时候还不能够进行一个监控或者处理的话,那么在多次出现以后,应该对这种侵权的行为或侵权的这种主体账号信息进行一个分类的标签,来避免以后再反复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平台在反复遇到这种高仿的这种账号,进行有害的误导信息发布,而放之任之不管的话,那么没有尽到一个维护网络健康生态治理的这样一个责任。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微信公众号山寨、高仿的泛滥背后,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为了牟利,一些机构公然打出高仿、山寨的广告,违法经营。记者在网购平台输入“公众号”的关键字,便出现大量的电商信息,其中一些店铺公然打出高仿、仿站的醒目广告,吸引客源。 


记者:我看你们里面有一些打出广告说高仿的,就是我公众号可以可以做高仿的吗? 


淘宝网站卖家:你可以抄任何的公众号,比如说您觉得哪个好都可以给他弄放下来。 


这位卖家告诉记者,除了内容上的可以高仿,微信公众号的资质也可以出租。 


记者:微信通过咱们公司做的话,它是包括注册到流程都是一起的,还是说我先注册交给你们。 


淘宝网站卖家:都是一起的,都可以给您弄。你个体工商户是吗? 


记者:你们有现成的我可以租吗? 


淘宝网站卖家:我们是有现成的,一年5000。 





有法律学者表示,对于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社交账号,存在黑色产业链进行仿冒运营,且屡禁不绝的情况,网络平台亟待系统化治理,通过加强审核、加强过程监管、账号黑名单等方式,切实维护网络平台的生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四新:因为(网络平台)它有义务做好全流程的监管,我们要求的是社会责任在先,你履行不了社会责任,避免不了这些违法乱纪情况的出现,你就不要开办网站。




(编辑 温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