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不愁销路的小工厂项目 制作一次性餐具机器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使用每天点完食物和饮料后剩下的塑料饭盒。除了作为干垃圾丢弃,还可以制成各种“回收产品”,如自行车共享挡泥板、时尚手机壳、环保袋、钥匙扣等。记者连日来走访调研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发现“相关行业入不敷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难以落实”等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塑料餐盒的“新生之旅”

在橙色美团共享单车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挡泥板上的特殊标记:“由回收的饭盒制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美团外卖在去年3月做了新的尝试。外卖饭盒回收后,被“提取”制成自行车挡泥板,装上一批单车共享。首批1000辆再生护舷的绿色自行车首次亮相人民广场街头。

塑料饭盒的“新生活之旅”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生产过程:在工厂车间的生产线上,第一步是深度清洗,先去除饭盒上的杂质和油渍,再进行粉碎消毒,得到高洁净度的饭盒碎片;第二个环节是高温炉熔融造粒,碎片重生成新的聚丙烯原料;第三步,对这些“环保”的材料进行测试,加入合格的改性剂进行防摔、防晒、防冻处理;这些聚丙烯颗粒经过转化后,在变成护舷之前,会被熔化并再次注入;最后是严格的检查。全新翼子板需经过低温、紫外线、撞击等测试,达到单车共享的性能要求,才能投入使用。据报道,一套自行车挡泥板需要70克左右的外卖饭盒才能退料。

这种转变来自于美团外卖三年前启动的环保项目“青山工程”。可设计生产变废为宝的“回收潮品”有很多,受欢迎的是与网上名人奶茶、茶合作开发的小物件。“青山工程”回收了2.5万个喜茶塑料杯,制成手机壳、手提袋、行李牌等环保产品。其中,每个手机壳约等于0.5个回收杯,每个环保手袋约含0.33个回收杯。

美团和西茶还在长宁来福士成立了“灵感再生实验室”弹窗店。在闪蒸车间的再生装置区,移动了粉碎机、清洗机、热压机、注塑机等再生装置。一个杯子从被压碎到成为新产品完全还原,现场很多人都惊呆了。

自“青山计划”启动以来,全国110家相关企业联合推出绿色包装推荐清单,向平台餐饮商家推荐安全产品,鼓励商家提升餐盒品质。目前已有30多家包装推荐企业引进了46种可降解塑料餐盒,30多家引进了41种纸质外包装,给商家多元化选择。该计划还宣布,将于2025年建成绿色包装供应链,为平台上所有商户提供可回收、可降解或可重复使用的外卖包装解决方案;同时,联动产业上下游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常态化的餐盒回收体系;推动1亿用户践行无餐具可持续消费行为。

美团虽然对外卖有“宏伟的愿望”,但回收的塑料饭盒只是沧海一粟。美团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在华餐饮外卖日均交易额达到2450万。即使按照每次外卖只使用一个塑料饭盒的“保守估计”,每天也有2000多万个塑料饭盒诞生,回收利用的空间依然广阔。

资源回收成了一项“亏本买卖”

那么问题来了:用过的塑料饭盒在技术上已经跨过门槛,但回收这些饭盒并不难。

如今美团外卖已经开始联手写字楼,

走访看到,今年8月启动的“盒聚变”餐盒回收项目打通了餐盒回收链路,如今全街道各居民住宅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等等,共设置了超过120个餐盒投放点。


在别墅小区红醍半岛的垃圾分类点,居民们在午饭时间过后陆续来扔垃圾,许多人把塑料饭盒单独投进醒目的餐盒回收桶。眼见保洁员把一个个饭盒重新冲洗后送到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居民们都很高兴,很愿意支持这项环保活动。这里的保洁主管徐怀美说,一天能收到六七公斤塑料饭盒,可以自己送去附近的中转站,也可以在“青山计划”APP下单,由中转站师傅上门收取,两种方式都能获得微利费用。


餐盒都被送进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那里设有数百平方米的大厂房,里面配置专业的分选、打包以及压缩设备,可以对包括塑料餐盒在内的各种可回收物进行有效压缩和打包,以此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处置效率。负责中转站运营的上海鼎诚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说,起初的10天就收到1.14吨塑料餐盒,由外省市的末端处理厂家前来回收处理。


但记者采访发现,塑料餐盒回收并不容易。不少物业公司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都不愿意做这件事,一家业内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可再生资源一直贬值,过去,1吨塑料餐盒可以卖四五千元,但近两年贬值到3000元左右,还要面对高额的分拣人工和运输成本,倒还不如作为干垃圾处理来得更划算。


马俊算了笔账,末端处理厂家回收塑料餐盒,给出的价格是每吨2200元左右,而他所付出的成本主要有三块,包括各小区和单位的保洁员前端整理费用、到各家单位的上门收运费用,以及他们自己员工的打包整理费用。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勉强持平,有时候还会亏本。他愿意“倒贴成本”做成这件事,除了美团外卖的推动外,还因为依靠承接政府项目可以整体平衡收支,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尝试废旧物品打造公共空间装饰品的新项目。


呼吁外卖平台承担“生产者责任”


在公众环保意识尚需培养、市场化企业缺乏积极性的现状下,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推动显得格外重要。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外卖平台在过去几年里爆发式发展,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环境生态造成压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提到,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尽管外卖平台不是直接生产者,但相比起中小餐饮企业,平台作为外卖这种就餐方式的主导方,也有责任为餐具的回收利用担负责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表示,一次性餐具已经成为外卖平台所售产品和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卖平台应当对餐具的全生命周期负责,这个周期包括餐具的回收利用。


目前,除了美团以外,其他外卖平台也在进行相关尝试。2018年6月,饿了么等平台采购了上百万个淋膜纸餐盒赠送给试点商户,用以替代塑料餐盒;自建外卖平台的星巴克则全面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纸质或可堆肥塑料制成的吸管,又或者使用不需要吸管的吸口杯盖。根据估算,这一举措将每年减少10亿根塑料吸管;麦当劳则早已将塑料外卖袋改为纸质外卖袋,10年少用了超过20亿只塑料袋。


“建议网络外卖平台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开一段时间内消耗的餐具数量。”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何品晶这样建议,披露的信息应包括餐具供应商、原材料以及品质、安全、对环境影响等等,并由社会公众共同监督企业采取的环保措施。比如,和政府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外卖餐具回收平台,并承担一定运维成本;或者设立价格协调机制,对使用环保餐具的商户和参与餐具回收的消费者给予鼓励。


德国美国经验或可借鉴


对于环保领域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有经验可循。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环保法律的德国,也是这项制度的最初发起国。德国的电视机生产厂家都有一条额外的生产线,被形象地称为“静脉生产线”,其专门负责回收物的拆解再利用。如果零部件还是好的,可以回到新产品生产线上实现循环利用;零部件已经过时了,就用来生产二手机,以很低的价格出售;最后一种情况,对于无法回收再利用的零部件则进行分类粉碎,作为原料重新加以利用。


美国也曾立法,强制要求使用化学品的相关企业进行信息公开,详细披露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种类、用法和用量等等。此举产生了强大的约束作用,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倒逼企业采用更安全、环保的原料和工艺,并出台排污措施等等。


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前几年推出一款名叫“左右未来”的概念设备,其左右“双眼”兼具饮料售卖和包装回收功能,“左眼”可取出购买的饮料,“右眼”可投放空瓶。消费者投放空瓶的行为可获得积分、信用等奖励,用来兑换饮料、再生资源制作的环保产品。这种设备可以缩短废旧饮料瓶罐的回收链条,让它们更快进入末端处置环节,这戳中了可回收物回收速度相对较慢的“痛点”,可以加快可回收物“重生”的进度。


其它国家的“他山之石”,对于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颇有借鉴价值。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激励、财政扶持、产业引导等方式,促进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降低塑料餐盒等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成本,并提高其再生后的附加值,优化整条产业链,让行业得以健康持续运转。


栏目主编:张奕 文字编辑:栾吟之


来源:作者:栾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