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作用强、疗效确切,但存在不可避免的潜在心脏毒性,如何能确切早期监测,让患者用得安心?
患有三尖瓣反流却不想做外科手术,有没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可以替代?
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需注射心肌细胞,但注射后心肌细胞又会出现快速死亡的问题,怎么解决?
肺部小结节、肺癌、胸腺疾病等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根治,是否可以设计一款手术器械适合我们中国人体型的手术工具?
在第一期复旦中山专利沙龙上,这些问题逐一有了答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两家专利公司签订七项发明专利转让协议,皆为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和胸外科专家团队的智慧结晶。中山医院每年申请专利约200项,授权约100项,历年已转化70项,今年一年有望突破20项。
"成为一家'临床与科教同行、务实与创新并重'的研究型医院,是中山医院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国家对中山医院的期望;而做一名'既懂临床、又懂科研'的'研究型医生,是中山医院对每一位医生的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好的医生不能只低头看病,还要潜心研究;好的医院也不能只做好临床,还要通过科研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最终转化签约的这些"金点子"离不开医生在临床中的"奇思妙想",也离不开医企之间"以病人为中心"的合作模式,即医生们将临床上遇到的难题,依靠创新思路,投身科学研究,再与企业共同设计改良创造出合适的专利产品。
"医学科研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人类健康的具体措施。"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教授介绍,中山医院每年都会涌现一大批具备学术创新价值的临床医学创新,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造福病人的产品。
早在2008年,中山医院就在科研处成立了成果管理科,由专人负责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管理和转化,更明确了奖惩条款。为了方便和鼓励医务人员申报专利,成果管理科尽量简化临床一线人员申报专利的流程——专利申请人只需完成简单的院内申报表格,科研处就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发明人准备申报材料,既保障发明人和医院的利益,也大大节省了医务人员申报专利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统一管理,不但能确保高质量专利项目及时申报,而且有助于帮助重点项目形成系列知识产权科研产出。
"我有'金点子,却没有遇到合适的投资人!"不少临床医生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一些好点子没有应用于临床,为患者谋福利,是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果认识合适的投资人,难题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
这样的"天使投资人"就在现场!沙龙活动期间,医院科研处为"金点子"青年医生们与伯乐投资人牵线搭桥,特邀曾为微创医疗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他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的张捷教授与在场的青年医生们分享自己在医疗行业的投融资经验,双方在沟通中不断迸发新的"头脑风暴"。
"我们对报名者做了初步筛选,因为名额有限,希望能让最需要的人得到这次机会。"中山医院科研处成果管理科科长程蕾蕾主任医师表示,为让真正有"金点子"、却在实际运作中遇到困难的青年医生获得与"天使投资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医院特别筹办专利沙龙,希冀采用活泼机动的"无门槛"形式,让积极投身医学科研创新、用最少的流程时间成本、最大限度帮助我院医务人员的孵化"金点子"。
专利沙龙特别设置了“金点子全网直播”环节,积极发声,让其创新项目直播,争取更多的产、教、研机会。此外,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多位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资深代理人,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标准和条件、如何撰写专利文件、专利转化是否需要授权、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等方面回答了青年医生的专利原型问题。
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数据统计,中山医院已连续6年蝉联“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总排名”第一名,专利成功转化项目和发明专利转化项目数在全市三甲医院专利转化领域占据半壁江山。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