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农民都会跟我聊起央视7套《致富经》栏目,有的说:“那时候我年轻的时候真的看不下这一集,离不开这个节目的熏陶。”有人说:“一般有办法发财的人都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在发财。这个节目是公开播出的,不合理!”也有朋友问我:“我每个周末都在家看《致富经》。我觉得赚钱很容易。这些项目似乎很容易操作。真的能赚钱吗?”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致富经》中的项目是真的吗?你能复制它吗?
01
首先,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我们不得不承认《致富经》是非常成功的。
不知不觉,《致富经》已经做了21年了。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学会了养鸡、养鸭、养泥鳅、养大鲵、养牛蛙、养蛇、养面包虫、养蟾蜍、养蝎子、养蜜蜂、养鸵鸟、养苹果、养橘子、养柚子、养蘑菇、养葡萄、养猕猴桃、养山药、养藕、养火龙果、养石斛……
虽然我们可能只有阳台上更大的屁区,但最多也能养更多的肉。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节目,恰当地传达了社会的正能量。你会发现,养什么都能挣钱,种什么都能发大财!
看完几期,你会后悔父母为什么不在农村生你。出身农村,小时候没干过农活的农戴尔,看完之后很想赶紧辞职,回家养鸡、养鸭、养牛、养羊、养鹅、养鱼。她还想养蛇、老虎、豹子、鳄鱼、心大一点的梅花鹿,还有味道重要的蚯蚓、毛毛虫、蟑螂!不想搞农事,想回家种地,种花种草,种果园!
毕竟“一个广阔的世界可以有所作为”,我去农村改造自己,顺便去了人生的巅峰。
对于我们这些在水泥森林里的方寸键盘上筋疲力尽的人来说,看《致富经》,除了致富,其实还包含着田园幻想——。
一亩田,三分地,和心爱的姑娘,种上果树和蔬菜,养点鸡鸭鱼,自给自足之余,还能赚大钱,摈弃了工业文明的丑陋,置身于理想化的自然美之中,虽身处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但一点不妨碍你发财。
光是想想就让人有点激动。
不过《致富经》这个花里胡哨的名字却是一个巧妙的悬念,堪称冠名党的始祖级别。在这一点上,袁也感到自卑。
牛粪可以当黄金。法律是什么?通过卖红薯,你也可以迎接白,走上人生的巅峰。三月份,你赚了500万农村兄弟,一年赚了2000万穷人.
>
说实话,光看标题我眼睛都绿了,有立马去领导办公室辞职的强烈冲动。

另外,天南地北的方言,朴实自然的衣着,甚至有些蓬松脏乱的发型,透露着一股天然的质朴,使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这些都会让观众产生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由衷的信任感。
种地的,背后就是田。卖煎饼,面前飘炊烟。节目让主人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做节目,用自己熟悉的方言来叙述自己成功路上的成败得失和心路历程,将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展现出来。

看了几集,你会发现,这些创业者的经历都大起大落,不出意外地饱受挫折:家庭变故(离异、亲人死亡伤病等)、事业受挫(亲友强烈反对、资金断裂、技术瓶颈等)、健康问题(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说《三招速成的创富奇才》就十分典型:身负90万贷款的齐峰要背水一战,决心致富,这是他的激励事件。齐峰的目标就是瞄准猕猴桃市场,采取行动。硬桃子,软桃子和没人要的桃子,三起三落,在冲突中推动事件发展,最终达到高潮———齐峰实现目标,成为猕猴桃种植领域的奇才。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既然他们都能成功,我又何尝不可?励志正能量,永远是《致富经》吹不倒的大旗。更感人肺腑的是,《致富经》里还充满我们早已抛诸脑后的集体主义。主人公往往先富带动后富,衣锦不忘乡邻。
《致富经》里的种瓜得瓜,春耕秋收,和典型的现代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就算你很努力,生活可能并不会给你回报,你看不到你正在搏斗的怪兽的血条在哪里。但《致富经》里的鸭子肯定会茁壮成长,创业者最后总能拨云见日。
这样的价值观,如一锅炖得刚刚好的鸡汤,甘之如饴,让人回味不已。
02
其实,对于真正从事农业行业已久的人来说,对《致富经》这样的案例多是呵呵了。
以羊肚菌为例,《致富经》甚至央视2套都在推,曾有朋友真去考察过这个项目,差一点入坑。说是亩产利润轻松上万,然后出口空间非常大,干货上千一斤。种植成本虽高,但是收益颇丰。

那么,成本到底有多高呢?
给大家算一笔账:
农村土地,人工先不给你算,一亩的菌包+营养包大概6000,遮阳网乱七八糟费用,把土地租金和人工算上,8000差不多打住。这个项目周期差不多半年,一亩150-300斤亩产,鲜货150-250。我们就按最低算,那亩收是2万起步。
然而事实是怎样呢?亩产根本达不到,鲜货贩子到时候收可能80块钱一斤都不到。很有可能,你白干,甚至亏本。
朋友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去推广羊肚菌呢。因为羊肚菌的销售渠道和出口,都在那几个公司里面,他们赚了你的菌包钱,然后收你的货去出口。什么?你想自己出口,对不起,没渠道,渠道都是他们的。

想想也是。亩产半年利润一万,如果真的那么轻松,为什么没有大资本进来,为什么政府不使劲推,这不是精准扶贫啊这就是暴利呀。然而,并没有推广,这中间的故事,还需要多说吗?
再说回来,农产品到底挣钱吗?
看似我们吃喝拉撒,每天全国需要消耗的肉菜水果米面油等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的量都难以估量,但实际农民挣得并不多,即使你有钱,能像节目里的那些主人公一样,在农村流转几百上千亩耕地或包个山头,搞成大地主大养殖户,然而对于市场来说,你还是不够大。
这是个买方市场,卖方的定价权有限。基本上农产品类的利润,都在各个流通环节被市场分而食之了,不管你是散农户还是承包大户养殖大户,都挣不了太多。

《致富经》这个节目怎么说呢?有部分项目确实是真的,但大多数为了收视效果,会有艺术加工,在原有真实案例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夸大和宣扬。
在真实案例那一部分里,很多节目中的主人公讲了自己的致富过程和经验,说年销售额几百万几千万的,注意,这类节目里说的是年销售额,为什么说销售而不是盈利呢?
一是销售额数大,观众听起来刺激,二是这种一般不咋挣钱、利润低,就只能用销售额来撑场面。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的,里面的主人公很多后来都经营不下去了,有的赔钱,有的干不下去转行,这些后续的故事电视上是不会播的。
03
以下是网友总结的经验之谈,希望能让大家提高警惕:
1. 灵芝栽培:技术是真的。但是,骗子把收购价格提高了成千上万倍,说什么种植2平方米,年收十几万。还搞个什么回收合同,其实都是幌子。
2. 冬虫夏草:技术还不成熟,目前成功的只是北虫草(一种类似冬虫夏草的东西)。就连现在最权威的科学家还在实验阶段,别说大面积推广了。而骗子却声称南北适宜,人人可做,不管什么土质,似乎只要你种了,就能致富,简直一派胡言。
3. 月月结果的草莓:不用管理,只要种到土里,你就等着每月采摘果子。这种草莓品种是有,但是完全达不到所说的,纯属炒种行为。
4. 药材种植:骗子为了骗钱,把一些不常见的或者很贵重的药材,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签订合同啊,保价回收等,其实你收到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成活率低得惊人,这就是个大骗局。

5.芦荟种植:确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真正能够回收的单位少得可怜,目前大量使用芦荟的单位大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骗子就是为了销售他们的种苗。
6.中华黑豚:项目假,“中华黑豚”的名字完全是那些有预谋者杜撰的。其实就是豚鼠类,他们进行种苗销售,赚的就是种苗钱。
7. 蚂蚁致富:骗子声称一窝10多万只,养十窝可以收入上万元。全是骗术。
8. 美国青蛙:项目真,市场前景也不错。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很难有真正的美国青蛙种苗。那些所谓的种苗,几乎全是自己培养的。

9. 林蛙:是中国东北之宝,可以提取林蛙油,可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养殖的。千万不要上当。
10. 蜘蛛取毒:蜘蛛毒确实珍贵,不过,普通老百姓取的毒可没有人要。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蜘蛛毒都有用。说白了,还是卖种苗或者技术。
11. 白玉蜗牛:白玉蜗牛确实好养,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骗子声称投资少,周期短,获利巨大。但是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还很小。
12. 米糠提取植酸钙:从技术上讲是真的,但是请千万不要搞,因为所谓有高价回收是假的。
13. 猪血提取血红素:技术真,回收假。
14. 散件组装:大多都是骗取加盟费或保证金。如广告上说组装电子笔,免费提供散件,包运费,一支加工费1.5元。其实,这种笔市场价0.8元/支。你找上门,他会向你要高额的加盟费或保证金,其实这些散件和运费都包含在里面了,他们赚的就是加盟费,他们会做赔本的生意吗?
15. 鸡蛋提取溶菌酶:技术是真的,但是生产出的产品根本就不可能被厂家收购。
16. 鸵鸟养殖:技术是真的,但是目前我国主要是炒种阶段,商业利用时机还没有成熟。而且购种极贵,少则上万元,多则几万元。

17. 活蟾取衣:从技术上讲是真实的,而且技术早已刊登在《中国科技致富大全》上了。不过,目前真正收购癞蛤蟆皮的很少,你所看到的收购信息大都是引诱你去学习技术的。
18. 仙人掌种植:称与种植户签订包销合同,往往采用”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吸引了广大种植户的参与。其实仙人掌种植还没有达到商业应用的阶段。
19. 几千元拥有自己的公司:这是一种新骗术,主要是要你交纳几千元加盟费,成为骗子公司的网上分公司,然后由你去发展下线,从而达到推销一些陈旧设备、种苗或者骗取保证金的目的。
20. 养殖蜈蚣:销路小、饲养技术要求高。
21. 特大黄鳝:并不是什么稀罕的品种,而是从市场上购进一些最大的鳝,冒充珍贵的品种。
22. 啤酒现酿机:酿出来的啤酒口感与真正的啤酒相差太远。而且价格、成本特高。
23. 养殖海狸鼠:农业公司和种养户签订包销合同,并以高额回报方式,诱使农民上当受骗。
24. 养殖长毛兔:农业公司和种养户签订包销合同,并以高额回报方式,诱使农民上当受骗。

25. 天麻种植:技术是真的。只要打着回收旗号的请谨慎对待。
26. 人参果:实际就是香艳梨,味道比番茄还不如,如果有人喜欢吃才是世界奇迹。
27. 番红花:也叫藏红花,有的改名叫泊夫兰等,药店到处都是,价格也不如宣传的那么贵,建议不要种植。
28. 大蒜素加工回收:骗局,已有无数人上当。
29. 麦秸制作棉花:只能制作出白色纤维,但是与棉花无法相比。
30. 合成有壳鸡蛋:没有营养,做成了无人要。

作为一个曾是央7致富经、农广天地、每日农经、聚焦三农等多个节目的强烈爱好者,以及一个回乡实地探访过农村养殖户的农二代,我想总结一下:
农村这么好混,还搞P城市化。种地养二师兄这么挣钱,那些挤不进房市和互联网的还不都跑农村来创业了?
毕竟,这些项目复制是可以复制,但你去哪粘帖呢?
知之农业研究中心
点击“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