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东北都有哪些城市,东北地区创业环境

4月13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主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以技术创新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并邀请大连市科技局发言人、副局长余小丹介绍技术创新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十三五”期间,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1.63%上升到2019年的2.85%,比全国(2.23%)高0.62个百分点,比全省(2.04%)高0.81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从第13位跃升至第8位。

2020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475家,是2015年(556家)的4.45倍。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1.6亿元,是2015年的3.3倍,年均增速28.5%,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院2020年12月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大连在78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位居东北第一。

回望“十三五”——,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创造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已应用于国产航母、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982钻井平台等重型装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利用自旋波翻转磁矩实现数据存储和逻辑运算,阐明代谢小分子抑制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

深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成为东北首个。探索建立了“一区多园多点”的发展模式。自创区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占全市70%以上,极大增强了科技创新在全市的示范带动作用。

整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完善,设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4家,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功。

2015年以来,共遴选支持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项目683个,累计获得资金支持5.93亿元。74名人才和团队获批进入国家创新人才提升计划,323名人才和团队获批进入辽宁省“兴辽蔡颖”支持计划。“十三五”期间,共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17823人,占全省引进国外人才总数的54.8%,居东北地区首位。

自2017年科技创新大会以来,我市先后出台60多项高价值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我市创新创业生态。

展望“十四五”——大连科技创新锁定六大任务

“十四五”期间,大连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东北亚科技创新和风险投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英格士科学城初具规模,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在科

(三)以实施“领跑者”科技攻关为抓手,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4)以人才队伍引进“带土移栽”为导向,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根据《关于落实"5+22"人才政策的几个具体问题》、31配套实施细则,坚持“着眼长远、面向高端”的原则,探索“带土移栽”

”等人才发展体制与机制改革,全面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


(五)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


(六)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大连这座“科学城”将锁定洁净能源主线

《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和《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洁净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安全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对英歌石科学城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英歌石科学城发展定位是: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产业培育、高端人才集聚”四大功能,重点发展洁净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和科技服务业"4+1"产业,依托大连、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中心、高端创新要素汇聚枢纽、前沿新兴产业培育策源中心。


英歌石科学城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英歌石科学城主体框架基本建成,集聚国家级研发机构达30家以上,集聚6000名以上各类科研人员。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源头作用初步显现。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一流科研机构达150家,各类科研人员规模达到3万人,产生30项以上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将有五大特点。


一是突出“科学”属性。科学城既不是科技园区,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核心,创新平台集群、科学家集聚的创新城市。


二是注重联动发展。要打造“创新+研发+产业”共同体。科学城内规划的四大核心区块与周边规划构建的黄泥川、龙头、长城等七个产业小镇有机衔接。注重空间弹性,强化混合多元理念,在科学城内部及周边区域设置一定面积的留白地,为未来城市新场景新赛道、生态、文化空间等的拓展战略留白。在全市16个产业园区,布局产业落地。支撑沿海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辐射东北亚。


三是聚焦洁净能源主线。选择以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突破口,有以下优势:一是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集聚中科院系统能源领域20余家核心单位的优势科研力量,是坚强的技术支撑。二是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14.2万平校区已经建成,四月份将投入使用,2500名研究生将为聚焦洁净能源主线路径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题是清洁能源、绿色制造和低碳工业。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广泛开展先进能源技术示范应用,为聚焦洁净能源主线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支撑。


四是发挥科技服务业催化功能。科学城要汇聚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技术交易市场、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营造创新友好型科技金融生态,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全领域的科技服务业集群,为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转化,支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提供保障。


五是科城融合、产城融合。采用“低密度+组团化”的发展模式。禁止纯商业房地产项目入驻、制造业项目、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以及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入驻,保障科学城成为未来之城、开放之城、创新之城。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