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程迪
编辑|
就在四天前,我通过内部邮件发布了《中国区停工停产延期通知书》,出现了新的趋势。
1月4日,拜腾正式宣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力争在2022年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至少慢了15年的富士康,将为拜腾提供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对于拜腾来说,富士康的钱无疑是“救命的钱”。
事实上,拜腾的一位内部人士早些时候告诉媒体,富士康在去年10月左右派了一个团队到拜腾的南京工厂进行调查。调查的原因直接关系到今天2亿美元的“救命钱”。
遗憾的是,南京调研回来没多久,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就在2020年10月16日表示:富士康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目标是5年内占据10%的电动汽车市场。
同日,富士康还发布了与裕隆集团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的MIH EV电动汽车平台的信息,并表示计划在2024年推出电动汽车用固体电池,这是解决电动汽车缺陷的最佳方案。
然而那天最有意思的是刘扬伟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特斯拉是电动车中的iPhone,我们希望成为电动车中的安卓。”
第二句话是:“集团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车品牌”。
为什么还坚持“不造车,只做汽车行业的螺丝钉”的想法?
其实有历史原因。
2000年代以来,富士康不满足于“苹果代工”的称号,一直在寻求更多的业绩增长点,如数字医疗、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旨在推动投资多元化。
尤其是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下,富士康最为乐观。因此,一直以来,富士康都是新能源出行领域的“白衣骑士”,有项目就投钱。
数据显示,富士康最早进入汽车行业是在2005年,当时它以——收购了安泰电力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目标是汽车锂电池动力系统领域的制造和研发。
作为中国台湾省四大汽车线束工厂之一,安泰电气拥有福特、大众、日产、通用、马自达、大宇等知名客户。主要从事电池电缆、开关/控制电缆组、视听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倒车雷达、电动座椅记忆控制器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
富士康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个亮点无疑是,2010年,——拿到了特斯拉内饰面板的订单,成功挤进特斯拉供应链。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为特斯拉提供了100多种零部件。
同年,富士康也成为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供应商。据了解,当时的业务主要在车载娱乐设备和汽车电子控制。
2014年,富士康正式和国内车企有了密切的交集。当年3月,凭借着当时已颇为成熟的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富士康与北汽成为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研发、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和电动系统。
同年11月,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投资20亿元,在安徽成立锂电池生产基地,旨在打造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项目。从此,富士康开始对汽车锂电池自研与投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道路。
2014年年底,富士康豪掷6亿港币与腾讯,和谐汽车一起投资了拜腾的前身“和谐富腾”。三方一开始有着极为明确的分工——腾讯负责车联网,和谐汽车负责销售,富士康负责生产制造。
郭台铭甚至还发过愿:“富士康入股和谐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的特斯拉!”

只不过豪言说罢,2016年11月,有媒体发现富士康突然单方面撤资了,着实让拜腾手忙脚乱了一阵子。
在富士康撤资之前,2015年,富士康与北汽新能源分别出资4000万元和6000万元,成立了一家名叫“北京恒誉”的汽车租赁公司。就是名噪一时的“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GreenGo绿狗租车。
结果,这家公司只撑了一年就不行了。截止2017年年底,两年合计亏损额达6459.42万元。负债更是达到了1.91亿元,直逼总资产的100%。2018年2月,绿狗被北汽新能源彻底抛弃。2020年1月16日,绿狗在官微上正式宣布停运。
接连的投资不顺并没降低富士康对进入出行市场的兴趣。
2016年,9月富士康的子公司鸿准向滴滴投入了1.199亿美元,占股0.36%。当时的公开信息显示,滴滴已获得腾讯、阿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保利地产及苹果等重要投资方的入股。
业内一致认为,富士康此举并非对滴滴这样的新型产业有好感(毕竟绿狗当时已经走下坡路),而是因为当年5月,苹果向滴滴投了10亿美元——富士康积极布局汽车领域,就是为苹果造车探路。
曾有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作为苹果最紧密的合作商,带头大哥总会给他们些许暗示,所以提前布局就显得格外重要。
2017年,鸿海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富泰华以人民币10亿多元,取得宁德时代股权约766.65万股,持股比约1.19%。
有分析师表示,郭台铭虽然觊觎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块“肥肉”已多时。但他不是贾跃亭,懂得及时止损,所以会退出拜腾,选择从相关产业链入手,分享新能源产业红利,还能让富士康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上,拥有一席之地。
不过,富士康还是会忍不住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
2018年1月,媒体发现小鹏汽车总额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里,除了熟悉的阿里巴巴和IDG资本,富士康的主体鸿海精密也参与其中。

不过,由于2019年4月小鹏汽车处于海外结构重组过程的关键阶段,为了避免影响小鹏汽车重组的时间表,减少不确定因素,富士康将所有股权统统退出,并由关联方IDG接收,以配合小鹏重组。
到嘴的肥肉居然说放就放了?!这次退出真让富士康“心如刀绞”。
要知道富士康2019年的年度财报显示,其营收的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为1780亿美元。虽创下历史新高,但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率仅为0.82%。2017年时,这一数字还是8%。
2020年1月,估计是想造车想的肝疼,富士康居然选择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作,要在中国制造电动汽车。
富士康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成立合资企业,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后者将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富士康将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
1月17日,菲亚特在官微上证实了这个新闻。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新合资公司的分工是:菲亚特负责汽车制造,富士康支持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电子技术。
然而,地球人都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在中国的境遇有多悲催。这一整年基本上都忙着和另一在中国同样过得很悲催的标致雪铁龙集团搞合并——而且目前,双方还忙着为合并案进行表决投票。
我能理解富士康的“烧冷灶理论”,但也要看这冷灶点不点的着。转眼快一年了,这两家的合资公司也没啥后续消息。
15年来,富士康在投资并布局和造车周边的上下游产业链上颇为成功,却一直对汽车行业内的发展看走眼,尤其是在寻找业内合作伙伴的路上屡屡受挫。
如今,富士康心痒救拜腾也属情理之中——毕竟当年投资小鹏汽车时,后者正遭遇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巨大的艰难时刻,更何况新能源车领域的未来前景无限。
如果此次富士康的全力投资能救回拜腾,它将二度成为拜腾的大股东以及大救星。据拜腾官方介绍,已经于2020年6月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且按照工业4.0标准设计的拜腾南京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已经完工,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电池等工艺设备也安装调试完成。首批试生产车辆已于2020年上半年顺利下线。拜腾首款车型M-Byte距离上市似乎只差临门一脚。
更重要的是,富士康将是拜腾的“抄底者”。据外媒报道,富士康此次出资金额为2亿美元——对于国内那三家头部新造车势力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富士康,应该是其对新能源车企的最大一笔投资。
当然,实现量产只是最基础的一步。以国内三家头部新造车势力过来人的经验,实现量产过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由此,“白衣骑士”富士康转身成为“接盘侠”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