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按贷款银行出资的形式分为,银行贷款按照贷款方式分为

半年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

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设置了三项限制性量化指标,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2020年7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这三个量化指标分别是:出资比例,即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合作方在单笔贷款中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集中度指标,即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额度指标,即商业银行与所有合作机构共同出资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贷款余额总额的50%。

“按照审慎监管原则,《通知》对《办法》的内容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规则,可以有效遏制互联网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张。”金融科技专家苏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通知》大幅收紧了互联网贷款政策的要求,是对《办法》的进一步细化和修订。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关于规范金融科技和平台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更好防范金融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The Paper》记者表示,《通知》的进一步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二是进一步明确联合贷款合作双方的潜在风险,限制合作方的杠杆,三是限制银行的集中度,这可能会给联合贷款双方带来不同的金融风险。

设定出资比例:限制合伙人杠杆

对于合伙人单笔贷款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的要求,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实践中,部分银行存在信用风险管理薄弱、与合伙人权责不对等问题。损害了互联网贷款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标准是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测算确定的,也认为符合《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避免监管套利的相关规定。

曾刚认为,在联合贷款中,合作机构的投资比例太小,银行的投资太高,这意味着合作机构会过度使用杠杆。如果合作机构本身也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会太高。

因此,曾刚认为“合伙人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的要求,主要是为了规避联合贷款合伙人杠杆率过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泽提到,只有合作方提供一定比例的出资,银行才能真正掌握风险控制,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这也是联合贷款模式下银行实际风险控制完全由外部合作方掌握的现实。

设定集中度和额度指标:分散联合贷款风险,防止风险传染

《通知》定义了集中度风险管理和额度管理的量化标准。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本行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我行贷款余额总额的50%。

事实上,为了防止合作机构的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去年发布的《办法》已经提出了li的要求

“从银行自身来看,如果联合贷款合作机构提供的联合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例过高,或者互联网贷款占贷款的比例过高,就可能导致银行的集中度风险。如果合作方有问题,或者互联网贷款有问题,银行的贷款风险会很高。”曾刚说。

陈文还提到,如果单个合伙人的风险控制不扎实,很可能会把风险转嫁给银行。

tyle="font-size:15px;">董希淼同样表示,强化合作机构集中度管理主要是为了分散联合贷款风险,避免中小银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过度依赖单一的外部合作对象。他还提到,限额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量上把控互联网贷款风险,避免互联网贷款无序增长,“这一点影响不大”。


禁止地方性银行跨区域经营


《通知》规定严控跨地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银保监会其他规定条件的除外。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个别地方性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业务区域,严重偏离定位,盲目无序扩张,带来较大风险隐患。《通知》进一步明确严控互联网贷款跨地域经营,同时,《通知》也充分考虑部分机构的实际情况,对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主要在线上开展,且符合监管机构其他规定条件的机构,豁免适用上述规定。


苏筱芮认为,此次《通知》有利于从源头上明晰地方法人的业务边界,引导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坚守发展定位,“控制跨区域经营后,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需要深耕本地经济,不去片面追求规模的快速增长,而是立足于本地的‘小而美’式发展道路。”


陈文也表示,区域性中小银行被批准设立重要的动机在于服务区域性市场,但通过互联网贷款背离了服务本地市场的初衷,风险又完全无法控制。


曾刚提到,中小银行变相地通过互联网贷款实现了全国性的经营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中小银行把握不了外地贷款的风险,只能完全依赖于联合贷款方,脱离了中小银行自身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地方法人机构跨区域经营可能会减少对本地经济的资源投入,可能会导致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不够,让中小银行偏离本源。


董希淼则指出,这一点会对已经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中小银行将带来较大冲击。


他还表示,“在当前人员流动较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界定跨地域经营,按照用户的工作地、户籍地还是按照社保缴纳地或其他标准来界定,在实践中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设置过渡期:留出整改时间,平稳过度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集中度风险管理、限额管理的量化标准,监管部门将按照“一行一策、平稳过渡”的原则,督促指导各机构在2022年7月17日前有序整改完毕。对出资比例标准和跨地域经营限制,实行“新老划断”,要求新发生业务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通知》要求,允许存量业务自然结清。


“合理设置过渡期,推测是为了与财报、MPA考核等相适应,便于银行有序安排各项工作。”苏筱芮称。


曾刚指出,这是存量调整的问题。互联网贷款业务规模不小,参与机构也比较多,过快地推进可能会产生一些短期的冲击,因此给予一定时间进行调整,基本上能保证有序的过渡。剩下的业务自然到期之后不做新增,“因为这些贷款期限通常都不长”,因此这样对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


董希淼也认为,较长的过渡期,给银行留出了充分的整改时间,有助于保持业务平稳过渡,减少对客户的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