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马云的学生跟他一起创业 和马云一起创业的人是谁

正文|胡

1996年,翻译界失败的马云突然决定进军互联网。

在开始认真进军之前,马云就有一种预感,自己会成为互联网进程中的一盏明灯。

为了提前迎接自己的高光时刻,他特意找到了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范心满,记录下了他的创业史。

马云兴奋地跟范心满讲了一个多小时。范晓很困惑,不明白他想做什么。

然而,出于对老朋友的信任和完成自己KPI的需要,范心满在《生活空间》栏目为马云制作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纪录片。

可惜《书生马云》并没有记录下马云的高光时刻,却为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信息,让他回忆起自己未来的人生困境。

纪录片拍摄当天,马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北京街头的灯光。他看上去很孤独,对他的朋友范新满说:

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落魄。

遗憾的是,当时的北京无法预见一个领军人物的诞生。在北京待了三年的马云第二次创业失败了。

马云的前半生活得像个人悲剧。

他的父亲马来法身高1.8米,长相英俊,是曲艺协会的主任。他的母亲崔,长相温润如玉,是一名评弹演员。

t-size:15px;">他哥和他妹,都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只有马云自己长得标新立异。






可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也没再给他打开一扇窗。




除了长相磕碜,马云的学习也很磕碜。




因为爷爷以前当过保长,属于“黑五类”,他和哥妹经常被同学们指着鼻子教育: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




他哥和他妹都夹起尾巴做人,只有他会像土行孙那样暴跳如雷,举着书本,对“教育”他的同学奋力一击。






由于过于暴躁,马云经常被学校扫地出门,不得不在杭州各大中学间“流窜”。初三复读一年,才考上了杭州一所二流高中。




上了高中,马云的“霉运”依然在持续。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




那年头,能考上大学是小概率事件。为谋生路,他和表弟一起到杭州一家饭店应聘服务生,表弟被顺利录取,他却因长相问题惨遭拒绝。






那估计是马云第一次遭受到社会大学的洗礼,以前心比天高,如今才发现命比纸薄。一向生龙活虎的马云,在家宅了好几天。




他爸看他精神萎靡,担心儿子从此废了,便托自己出版社的朋友,给马云找了个蹬三轮送书的活计。




马云冒着酷暑,蹬了一个月三轮,越蹬越憋屈,还没过完暑假就回去复习,二战高考了。






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9分,再次落榜。




他爸和他妈也懒得再鼓励他了,劝他学个手艺,养活自个,别在高考这一条路上吊死。




可马云不信邪,愈战愈勇。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数学仍然考得惨不忍睹,连单科线都没过。但好在幸运之神第一次给他抛了个“眉眼”。




因为英语成绩接近满分,他被杭州师范英语系破格录取。






马云英语能学那么好,得感谢自己有个好爹。




当年他12岁时,他爹送给他个迷你收音机,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了英国BBC的广播。




虽然马云听不懂那头叽里呱啦地在讲些什么玩意,却让他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马云在打架斗殴之余,经常跑去西湖边,找老外“拉家常”。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马云认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




莫利的背景相当神秘莫测,身兼“澳中友好使者”等多个头衔。后来马云考上大学,莫利还承担了他的生活费,每隔6个月就给他寄来一张发票。




在莫利的运作下,马云上大二时,就拿到了去澳大利亚的签证,第一次走出国门。






不知莫利大叔是不是长了前后眼,预测到这个长相古怪,身材矮小的中国男孩会影响世界。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毕业,准备和爱人结婚。莫利还大方赠予他2.2万澳元,让他在杭州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莫利,也成了马云成功之路上的第一位贵人。






从大学时期开始,马云就已经显露出“成功人士”的种种特征。




他是校学生会主席,还是杭州学联主席。




毕业分配时,他是五百多名毕业生里,唯一一位分配到大学任教的毕业生。






任职老师期间,马云在杭州翻译界混得风生水起。




可这段短暂的荣耀时刻,并没有使他后来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




1992年,时年28岁的马云,受周围人下海潮的鼓动,第一次下海,成立海博翻译社,聘请退休老教师做翻译工作。






年轻气盛的马云,为了讲排场,租下了两间大房子做翻译社的办公地。




租金一个月1600,翻译社月盈利却只有400。




此后两年,为维持翻译社的收支平衡,马云只好南下广州倒卖袜子和鲜花,还做了几年医药代表。




到1994年,翻译社不光实现了盈利,马云还被梧桐县政府任命为商务代表,前往美国和一家公司谈高速公路的合作事宜。






到美国没多久,马云就发现所谓的美国公司是个骗子公司,目的只是为了骗政府经费。


奸计被识破后,美国公司将马云软禁,迫使他签下霸王条款。马云一边假意答应,一边以考察美国互联网的名义,逃了出来。




这段经历被后来人描述得尤为传奇。




据说,马云逃出时身上只剩下25美分的硬币,他却选择跑去一家游戏厅玩投币机,前24美分都打了水漂,最后1美分竟中了600美元的大奖。






真实性与否不得而知,但马云逃出后,确实买了一张去往西雅图的机票,见到了自己的外教朋友比尔。




比尔的女婿斯图尔特,当时在美国互联网公司任职。在斯图尔特的带领下,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并在搜索框里敲下:“Beer”这个单词。






斯图尔特还帮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一个简易的网站。




网站上线没几个小时,马云的邮箱里就收到了来自美德日等好几个国家的邮件,他们惊喜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互联网上看到中国的公司,期待能与马云合作。






嗅觉敏锐的马云,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地成立“中国黄页”,发展好友何一兵等人,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




并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忽悠”住了斯图尔特,让他答应不用预付定金,就可以帮助他们做网页。




为开展公司业务,马云还发动自己的学生帮公司做宣传。






当时有个叫周岚的夜校生,在杭州望湖宾馆做经理。在周岚的牵线搭桥下,马云公司为望湖宾馆做了个网页。




正巧赶上“北京第四届妇女大会”在杭州举办,很多外国人都来参加,望湖宾馆成了网上唯一一个能搜索到的宾馆。




那一年,望湖宾馆三个月的营业额,就超过了上一年。






但好景不长,因为杭州电信也开始做黄页业务,马云的公司发展受阻。考虑再三,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的黄页业务合并。




1997年,已经33岁的马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以每股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杭州电信,拿回10多万现金,决定北上。




在北京,对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团队为他们做官网,并答应马云项目完成后,会给予马云30%的股份和200万的创业资金。






马云带领团队不舍昼夜地熬了大半年的通宵,终于让对外经贸官网成功上线,还帮其实现了287万元的净利润。




项目完成了,对外经贸部当初许诺的股份和创业资金,却因种种原因被搁置。




1999年,在北京混了两年也没混出名堂的马云,带着团队去爬长城。






此时公司已入不敷出,每个人的脸上都表情阴郁。




从长城上下来后,马云解散了团队,回到杭州。




虽然“中国黄页”以失败告终,却让马云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帮助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斯图尔特,也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






回到杭州的马云,并没有消沉多久。




虽然此时他已经35岁,但还是选择正式辞去公职,靠着自己天赋异禀的演讲能力,忽悠来十八位“缺心眼”的好友筹了50万,共同成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帮助有出口需要的商家,免费把他们的产品目录放到网上。买家再通过阿里巴巴网站,查看产品目录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商业模式简单,但盈利模式却很缥缈,因为是免费发布,所以根本就没有盈利。






没多久,50万创业资金就被消耗一空。搞得马云不得不借员工钱,给员工发工资。




好在员工并没有在意当年马云“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的失败经历,十八位“缺心眼”狂人跟着马云死心塌地,没日没夜地工作。




为不让员工泄气,马云经常出去转一圈再回来,神采飞扬地说,自己今天又拒绝了一家风投。






后来,大家才知道是马云又被风投拒绝了一次。那些年,总共拒绝马云的风投有37家之多。




但随着一位叫蔡崇信的大牛级人物的加入,阿里终于短暂告别至暗时刻。




这位叫蔡崇信的归国华侨,此前是北欧最大工业控股公司的副总裁。




因为和马云的一次交谈,他放弃了70万的年薪,来到杭州,拿着每月500元的月工资,帮助阿里制定了国际化的公司章程和架构体系。




并敦促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避免阿里日后成为一个家族企业。






也是在他的努力下,阿里获得了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以及软银的2000万美元注资。




可摆脱至暗时刻的阿里,很快就遭遇到了更大的困境。




2000年,因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互联网公司股价狂跌。高盛和软银相继表示,不会再追资阿里。




这表明:如果高盛和软银投资的2500万美元烧完,阿里还没实现盈利,阿里就只能自生自灭。






危机关头,继蔡崇信之后,马云又迎来人生中的第四位贵人——关明生




关明生此前在美国通用汽车工作长达15年,极具国际化视野。在他的努力下,阿里逐步完善并确立了自己的企业理念和价值体系。




使用阿里巴巴做产品出口的商家越来越多。






2001年,有商家打电话询问,能不能通过付费的方式,将自己在阿里巴巴商品搜索页的结果,提到前面。




这个电话,神奇地帮助阿里找到了盈利模式。




此后不久,阿里结束烧钱,开始盈利。




但马云的创业险阻还远没有结束。




此后,他又相继遭遇03年SARS危机,ebay竞争危机,假货风波……






马云确实命好,每每遇到风波,就总会有贵人出手相助。但他也确实拼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永远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最近,马云因为发表了一段“年轻人压力小很多”的观点,引起的争议很大。






不少网友扒出他的发家史,酸溜溜地说:自己不是富二代,没有老外送房子,也没有马云那么好的运气。




可人生就像桥牌,没人能知道,起到自己手上的究竟是好牌还是烂牌。






但无论再差的牌,你都应该继续打下去。




如果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那些挫折,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弃演,一种选择是尽量把手中的烂牌给打好。




即使命好如马云,他也经历了数次创业失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步步登上人生顶峰。




与其抱怨,不如拼命。




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




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