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副业赚钱方式帮助很多人每个月多赚1万元
一个公益创业项目一天能赚300元吗?好项目,一对一教学
随着90后、00后进入职场,“副业”一词成为热门话题。
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对经济独立的追求,甚至把副业变成了“时代所需要的”。
如《反脆弱》所述:“工资会上瘾。当我们不再依靠工资来建立安全感时,我们会获得新的视角。”
没有人想住在穷乡僻壤。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主动权。
之后由于疫情,很多行业都无法开工。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工作的人,对副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大数据下,人们对副业的搜索越来越频繁。
这意味着很多人都偷偷做过。
事实上,早在实现个人副业成为趋势之前,很多公司就会通过多行业经营、多渠道销售来分散风险。
比如阿里巴巴的抗风险项目有:支付、物流、云计算、电商。其风险项目有影视、线下超市、餐饮等。
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好奇心、乐趣和赚零花钱。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多渠道收入,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风险。
在众多副业形式中,以下五种副业的门槛并不高,适合普通人快速模仿标杆的入门。
1.利益实现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X小林。他是铁路建设局的一名年轻工程师。他们公司的日常工作就是新建火车站,比如普通火车站或者高铁站。这看似是一份跑遍全国的工作,但实际上小林的工作很压抑。新建的车站一般都离市区很远,周围什么都没有,很荒凉。
于是,小林重操旧业,重拾自己的兴趣:画插图。
这种兴趣是他上大学时培养起来的。当时为了追一个女生,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插画俱乐部。结果女孩们都没赶上,但小林是个不错的插画师。
工地上没有娱乐,但有网。当同事们在刷短视频和玩游戏时,小林继续用电脑画插图。有一次,微信官方账号的一位作家觉得小林的插画很符合他的文笔,于是就花钱买了他的插画使用权。当时给小林插图50元,一篇文章配4-6幅插图。再加上微信官方账号的每日更新,小林一个月随便就增加了一万元收入。
现在小林是一名插画师。他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凭着自己的兴趣在家乡买了两套三居室。
如果你有自己的爱好,最好不要停下来。任何技能都有发挥的空间。一个在短视频app上玩唢呐的小男孩拥有数百万粉丝。只是几分钟的事。
2.时间实现
我在社区认识一个叫童杰的宝妈。童姐姐的丈夫是当地一家普通的国企员工,工资微薄。童姐姐没有太多的学历和门路,只能在家照顾宝宝。
然而,有意想不到的事件。童姐姐的婆婆生了一场大病,掏空了这个小家庭。
婆婆出院后,孩子也上了幼儿园。在家闲着的童杰,也动了“做点副业,赚点钱”的心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一个社区,帮助群主打理群里的新闻,整理大家的疑问,并按时将信息发送到群里。其实童姐的工作是:基层社区运营。没有必要拉新,没有kpi,只需要维护
一个社群的基本活跃度。结果,那个群主觉得佟姐挺靠谱,后续的付费社群也让她帮着带,21天给2000块钱。
佟姐没有技能、没有学历、没有文化,但是她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还有宝妈特有的热心肠。
由于佟姐很照顾大家,每期学员都很喜欢她,逢年过节还会给她邮寄吃的喝的。
再后来,佟姐的口碑越来越好,让她去做运营的社群越来越多。现在她每月也有小一万块到手,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如果你时间充沛,又没有深耕某个领域的耐心,做一些花时间但是技术含量低的事情,也能挣到钱。
3.技能变现
在我接触的社群朋友中,技能变现是最常见的。
2015年的自媒体、2018年的短视频、2020年的视频号,但凡离流量、离钱近的行业,都是我们可以做的副业。
比如比较知名的公众号写作者spenser。2014年的时候,spenser只是一个体制内的小员工。之后,他辞去干了四年的体制内的工作,独自一人到香港念研究生。
虽然念的是财经,做的也是保险行业,但是业余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
经过几年运营,积累了近百万的订阅用户,是职场成长类的头部大号。
你看,他做的是金融,写的却是职场。因此,公众号对他而言绝对是副业了。现在他通过写作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提升了商业价值,也迈
过了年入千万的门槛。

这些年靠写作和拍摄短视频发家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不少人虽然没有挣那么多,但实现月入五千、月入万元,还是很常见的。
研究一项离钱、离流量近的技能,你打磨透了,钱自然会来。
4.人脉变现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人脉玩家,是个狠角色。他的初始投资是5部手机和五个微信账号。他要这么多手机干啥呢?
加人。
第一部手机是个人成长类。第二部手机是三农类。第三部手机是管理类。第四部手机是微商类。第五部手机是做什么的,我忘了。
他怎么干呢?他会按照手机的分类,参加各种行业的低价付费社群,然后添加所有学员。
之后,他会收集大家在社群中的提问,找到对应的有佣金的付费课程、付费咨询和高阶付费社群,在朋友圈定时发布相关信息。
他私下告诉我,有个600多元的课程,佣金是50%,他卖给了100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