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020小本创业项目加盟 开封创业开店

祁县砂锅食材丰富,火与砂锅用特殊材料共同打造传统美食。金鸡初记砂锅总店第四代传承人楚路畅正在制作祁县砂锅。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郑通讯员司叶祁镇

遍布大街小巷的沙县小吃,让福建小镇沙县文明遍布全国,其社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祁县的砂锅像蘑菇一样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不乏。成为继沙县小吃之后的国货潮流。

上海街头吃到家乡砂锅

“真没想到‘集贤砂锅’会出现在上海街头。”3月2日,退休后跟着儿子来上海带孙子的张赟女士说,祁县砂锅很兴奋。“去年5月,我和妻子去上海胡灵农贸市场买菜,路上看到挂着‘祁县砂锅’的牌子,感觉很亲切。那天晚上全家来这里吃饭。退房时也提到自己是祁县人,但祁县砂锅店的沙老板说自己是江苏南京人,在祁县学的砂锅手艺。从那以后,家乡的味道诱惑我成为这家店的常客。”

很快,张赟女士发现,在上海,祁县砂锅还时有出现,有些还真的是在市区的商场里开的。“这大概是我在上海遇到的最幸福的事了。”她说:“没想到上海祁县砂锅这么多。如果不是因为这种美味,很多上海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有一个地方叫蓟县。”

杞县砂锅保持传统现代厨艺难代替

祁县砂锅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初起源于民间,属于中原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其以品种多、风味独特、经济效益好而闻名。祁县砂锅有着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是现代烹饪无法替代的,蕴含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内涵。传统砂锅是以应时、长石、粘土、锂辉石等不易传热的原料制成的耐高温砂锅。它具有通风、吸附、散热慢、传热均匀、保温能力强的特点。关火后5到10分钟内,锅里的食物可以保持接近沸腾的热度。

“说到砂锅,不得不说,曾经留下‘治大国,若烹鲜一点’名言的商朝宰相伊尹,出生在祁县葛岗镇孔桑村。他是商代杰出的政治家、厨师和医学家,也是中国厨房的鼻祖和中原美食的创始人。这些都收藏在开封市博物馆和开封美食博物馆。”河南省祁县彝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祁县彝阴烹饪艺术协会会长袁海勇介绍。

伊尹创立的食疗方子,为后人开启了“药食同源”的先河。他研制的“益阴十六味”为砂锅屋之首,这与他所创汤的功效密切相关,具有滋补养身的价值。

学习杞县砂锅技术者络绎不绝


“听爷爷说,石记砂锅在杞县北大口已经有40多年了。从小到我上大学爷爷总是带我来这家店吃砂锅,过去是地摊,微弱的灯光下,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个方桌前,喝啤酒,喷闲空,往往到深夜,常常人爆满,找个座位都很难。”家住附近,在复旦大学上研究生的张齐带着籍贯山东的女朋友小倩,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石记砂锅,“20年来,石记砂锅唇齿留香的味道,总让我回味无穷,每逢放假回到家,第一顿饭必是砂锅。这几天就要回学校了,今天带女友来解解馋。”


石记砂锅第四代传承人石新中的爱人张海英把新采购来的一袋鲜活的泥鳅倒入盆中:“我每天早上六点去菜市场,精心挑选各种活、新、鲜食材,上午炸小酥肉、丸子、莲夹等20多种菜品。中午熬制大骨汤,用于煮炖砂锅,其味道鲜美。你看,每天晚上都这样,客朋满座,大多都是回头客,店内这20多个方桌一个晚上能轮流三到五轮客人,今年春节期间天天营业到次日凌晨。”


“做砂锅一定要掌握住火候,比如说做这个鸡蛋吧,你别看它是最简单的,其实它是砂锅中最难做的,你火候掌握不住了,做出来的鸡蛋,不是老了,就是嫩了,正常的情况下就是做出来像豆腐脑一样鲜嫩,很嫩滑那一种……”在开封市通许县康力路的杞县砂锅店,店主张建强正在给来店学习做砂锅的15名学员讲解着做砂锅的技巧。


延长产业链杞县砂锅渐渐产业化


今年41岁的张建强是杞县圉镇舒洼村人,他们夫妇经营砂锅已9年。头脑灵活,爱钻研的他,精心研制出适合全国各地域不同口味的砂锅料包,承接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把料包卖到了全国。


“一期培训班只需6天时间,就能掌握做砂锅的技巧。3年间,我培训了来自新疆、江苏、河北、甘肃等全国各地的学员700多人,发展全国不同区域的加盟店188家,学员自形开店500多家,带动3000人就业。”张建强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现在,我每天向省内外培训过的学员,平均快递砂锅料包10000包左右。”


“我经营砂锅11年,分别在郑州、新乡等地开了5家加盟店。”开封市楚记砂锅负责人楚珅是位80后,他说:“在开封的三兄弟杞县砂锅、张记砂锅、杞县老味砂锅等等都是由杞县人经营的。他们在省内外城市,少则开了几家,甚至数十家连锁店或者加盟店,各家有各家的料包配方,口味略有不同。这几年,杞县围绕砂锅延长产业链,渐渐产业化。”


杞县砂锅向“国民饮食品牌”挺进


杞县饮食协会会长、杞县孙记砂锅第五代传承人孙义伟说:“在国内,过去有杞县人的地方,就有杞县砂锅,这么说,绝不夸张。随着这几年杞县砂锅制作技术改进,与多元化的异地文化融合汇聚,杞县砂锅形成了风味独特却又极具包容性的味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加上省内外很多地市县区都有杞县人经营砂锅并开设培训业务,逐渐出现了不是杞县人也学习经营杞县砂锅,致使‘杞县砂锅’渐渐向‘国民饮食’品牌挺进,是继杞县大蒜之后的又一张名片,像‘沙县小吃’一样正‘悄悄’遍布神州大地。”


笔者曾通过美团、饿了么、百度等进行全网搜索,在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城市,杞县砂锅均可检索到,经过认真梳理,加上笔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参观开封市博物馆、开封饮食博物馆;到江苏、郑州、周口、通许县等实地采访;电话采访培训机构提供的新疆、浙江、河北等地学员现在的经营状况,全国杞县砂锅实体店超过5.3万家,也就意味着从事杞县砂锅经营的就业人员达15万至20万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是非杞县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