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备受资本关注。除了众所周知的锂盐作为正极材料外,配件产能有限也成为市场热点。
近期,聚偏氟乙烯(PVDF)市场价格一路上涨,从2021年1月1日的7万元/吨上涨至2021年7月16日的17万元/吨,涨幅达143%。
聚偏氟乙烯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解质亲和性,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随着价格的上涨,最近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上涨。
在国内市场,东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PVDF供应商。最近股价翻倍,子公司华夏神州产能1万吨;巨化股份(600160)产能1万吨(含PVDF 1000吨);用于锂电池结合);普泰来(603659)、乳源东阳光(600673)的控股公司拥有2000吨(涂装能力)。
备受关注的联创股份(300343)7月21日收盘上涨10.32%至9.09元/股,总市值105.2亿元。自7月5日以来,股价已经上涨了170%。
但联创股份的公告显示,其PVDF项目尚未投产。
联创有限公司规划PVDF产能为8000吨/年,一期为3000吨/年。目前一期主体设备安装已完成,但项目尚未投产。预计2021年底生产合格产品约1000吨,按5万元/吨毛利估算,预计贡献营业利润5000万。
但按照目前PVDF的涨价幅度,实际利润可能会更大。
与此同时,联创股份也作出风险警示:作为公司新产品,产品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初期无法达到锂电池级别的技术标准,技术指标达标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为何狂涨价?
除了肉眼可见的新能源汽车爆发带动锂电池需求外,供应不足、扩产缓慢是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总产能7.1万吨,海外市场产能约4万吨,累计产能11万吨。此前,该行业处于紧密平衡状态。从新增产能来看,除了联创股份子公司山东华安新材料今年下半年投产的8000吨新增产能外,其他大部分新增产能仍处于环评阶段,预计明年年底后释放。
目前国内新增产能多为均聚法生产的普通PVDF,而国外主流共聚法生产的电池级PVDF产能增幅不大。同时,普通级PVDF向电池级PVDF的转化受到技术路径、生产配方、反应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提升。2021-2022年考虑到随着电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每年保守1万吨需求,市场供应会明显不足。
据百川资讯了解,国内电池用PVDF供应量仅为6000吨。
据招商局电力新访客培训,全球锂电池用PVDF总需求量今年将达到2万吨,明年将达到2.9万吨。如果你按下当前的20
万元/吨的价格计算,对应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0亿元、58亿元。寄希望于短期扩产是不现实的,除了受到环评的因素,生产PVDF的核心材料也受到国家严格控制。
原材料是最大限制因素
生产PVDF的核心原材料是R142b,属于含氢氯氟烃原料,是整条产业链利润空间最大并且是最核心的”卡脖子"环节。

但这是一种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受到国家严格控制。

根据《蒙特利尔协定》,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生产 R142b,我国对该制冷剂配额也不同程度的削减。目前R142国内产能为15万吨。
生产一吨PVDF需要消耗1.62-1.67吨左右的R142b,对应明年1.2万吨的PVDF 需消耗2W吨左右R142b。
R142b制冷剂2022年年底之前进行的扩产计划为10.8万吨,但大部分尚在环评节段,扩产周期两年为主,加上多数企业也没进行相应的产能储备,原料紧张短期内难以缓解,从而会给下游PVDF提价带来明显支撑。
因此,联创股份更为受人关注的可能是其拥有的R142b产品的配额。
在联创股份的公告中,其R142b产品配额为3650吨/年,目前总生产配额为12650吨/年。2020年度R142b产品营业收入1.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8.98%,R142b产品毛利率27%。

考虑到产业链景气程度不断上行,且供需结构在2022年下半年都将保持供给偏紧,建议关注含有PVDF和R142b的一体化生产企业。
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PVDF 受益于下游锂电池、光伏背板的需求拉动价格同比翻倍上涨,其核心原料R142b新增产能审批受到严格限制,价格自年初的2.3万/吨上涨至7.5万/吨,后续国盛证券判断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建议关注:联创股份、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60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