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共建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暨南大学南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干细胞-皮肤再生修复产品应用开发”“微大学”“南瓜”等项目获一等奖。框架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整合珠三角港澳台侨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各方优势,共同搭建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暨南大学副校长饶敏出席比赛并代表学校签署协议。
首届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200余人参赛
大赛于暑假开始筹备,吸引了272支队伍和12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200多名港澳台学生。11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其中创业组冯明朝阳创业团队畅谈通过专业知识研发的干细胞-皮肤再生修复产品,共获得11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个。企业集团中的微型大学通过解决校园新闻传播渠道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断裂的问题,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形成个性化的校园应用服务软件;以“济南,南校,南瓜”为创意,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漫画形式展现暨南大学南校区和南瓜队的特色。
暨南瓜团队项目展览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决赛一等奖为JNU创业大赛创业组“干细胞-皮肤再生修复产品应用开发”项目和企业组“微大学”项目;新媒体创意策划大赛“南瓜”项目;在“智慧校园”创新大赛决赛中,产品组的“材料借阅组”项目和创意组的“Exbooks Studio”项目。
获得JNU创业大赛一等奖
“微笑队”的刘奇文(香港)说,这次比赛最深的感受就是坚持。“从半决赛到决赛,我们力求完美,即使熬通宵,我们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相信这个信念会继续在我们心中发芽生根。而且,作为一个对外招生的团队,我们感受到了内外招生思维的碰撞,这鼓励我们不断激发创新的热情,不断完善参赛作品。”
12名政企学专家组成评委会 高度评价本次大赛
本次比赛的评审团由来自企业、政府和学校的12名专家组成。分别是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横琴金投创业谷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负责人蒋、英诺创新空间华南空间合伙人、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运营总监张艳、广州百万企业孵化器执行董事杨川、集创俱乐部创始人冯、泰格科技CEO、喜鹊医药副总经理刘伟,
评委们对这次比赛评价很高。张认为,首届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许穆寄语大学生创业要有“三心”:信心、耐心、决心;温爽还说,企业家要有“一心一意三感”:好奇心、执念、常识、知识和洞察力。
澳门中联办广东联络部代表岑丽春老师说,这次比赛让她感受到了暨南大学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很惊讶有这么多优秀的团队参加比赛。她认为很多团队的作品都有很强的后续发展动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创新。冯说,基创是一个校友组织,旨在帮助校友
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饶敏在致辞中指出,要以此次大赛为平台聚集和整合校内外各种创新创业资源,引导校内外各界力量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企业、政府及社会力量共同搭建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公共新平台,也希望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在开放协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合作探索建立更加良好的新型合作模式,共同打造良性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为更好地推动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事业发展,六家企业单位代表与饶敏副校长共同签署《共建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框架合作协议》。框架合作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整合珠三角港澳台侨创新创业资源,聚合各方优势,共同打造良好的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平台。本次参与签约的企业为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横琴金投创业谷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广州英诺创新空间、暨创俱乐部和广州佰仟万企业孵化器。
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暨南大学胡军校长通过大赛纪念片为比赛送来寄语:“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以2016年为起点,持续办下去,要将它办成为两岸四地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赛事!”
本次大赛由学生处主办,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协办,着力打造一个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大赛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创业赛事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及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