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漕河泾科技嘉年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将于9月5日举行,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3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将在决赛舞台上角逐。本次大赛分为医疗健康、先进技术、海外创新三个专题,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慧医疗、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等诸多创新领域。
“每一场竞赛都是关于一家初创企业核心商业价值的问题,每次这些互动问题都会让我更多地思考BITO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更专注地去做。”上海佟彬智能科技创始人龚朝辉说。佟彬致力于构建基于平台的智能机器人大脑。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做博士后期间,他的创始人发现很多成熟的学术理论都脱离了现实,于是决定成立佟彬,希望将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带到实际的制造场景中。
目前,佟彬的智能软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制造场景,如精益制造、半导体制造、工业制造等。与其他类似公司不同,佟彬为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落地机器人提供软件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解决机器人的某个问题。“有效整合众多技术,将其转化为极其易用的产品,需要大量的技术沉淀和产品积累,这恰好是佟彬的优势所在。”创始人龚朝辉近日作为AI青年科学家联盟吴同辉首批“A类计划”学员之一,首次亮相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类项目”主要面向全球顶尖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生。这一次,从世界各地选出了11名优秀学生。
“通过这次比赛和评委与业内同行的交流,我也获得了很多对项目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调整策略,立即解决问题。”上海艾劲人工智能技术创始人凌书源坦言。基于扩散张量神经束追踪专利技术,艾劲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医学3D成像产品和解决方案。
凌叔源在创立艾劲之前,有多年的生物制药行业工作经验,这段经历也让他接触了很多疾病和死亡。因此,他希望创造产品和技术,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病人,并开始了创业之路。他提到,由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门槛高、监管严格,研发新技术非常困难。比如他们的智能影像产品需要经过开放技术的临床演示、符合医生使用习惯的产品设计、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解释产品功能等一系列艰难的过程。目前,艾劲的产品主要用于神经外科和脑科学。传统二维医学图像传递给医生的患者信息是有限的,而艾劲的智能三维图像可以在术前诊断和术后康复评估方面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帮助。目前,他们正在探索将产品应用于其他医疗领域,如脊柱和神经病学。
两个项目的创始人都坚信,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龚朝辉希望人工智能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越来越多的协作,助力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凌书源认为,我们要关注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价值最大化。
2019年也是漕河泾开发区成立35周年。作为国内一流的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始终致力于推动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园区内的人工智能创新集聚也在大踏步前进。字节跳动、上塘科技、星环科技、竹智能等热门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纷纷而来;博世、法雷奥等财富500强企业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新方向;葡萄科技、松鼠AI、福赛等快速成长的创新新贵不断创造新惊喜。据悉,漕河泾开发区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已达6160亿元。以人工智能的名义,信息产业高地漕河泾开发区正在孕育新的技术革命。
作为庆祝开园3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漕河泾科技嘉年华由曹开发公司和《解放日报》联合主办。主要活动将于9月2日至6日举行,包括聚焦人工智能与5G前沿的开幕论坛、漕河泾创新创业大赛、科技互动展、多元化专题活动等。其中,将于9月5日举办的“2019漕河泾科技嘉年华创新创业大赛”,致力于为有梦想、有潜力的创新项目青年创业者提供展示平台和支持机会。也希望通过本次大赛挖掘更多优秀人才和项目,搭建人才交流、技术创新、场景对接、应用孵化的跨境协同服务平台,推动上海创新浪潮。
栏目编辑:李记文字编辑:崔嘉轩标题来源:主办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