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健每经编辑:吴永久
近期a股市场延续结构性行情,市场获利效应显现。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也创下历史新高。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私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17.8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连日来市场再现,包括长盛基金原董事长、中泰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陈平。有趣的是,四川郎酒集团还成立了海南泽兴私募基金。
多位公募大咖“奔私”
近两年来,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显现,尤其是结构性市场,考验投资者选股能力,而以绝对收益著称的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幅增加。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17.82万亿元,较4月增加360.3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18万亿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加入,近期市场再现了“私有化”的浪潮。根据基金业协会的备案数据,长盛基金原董事长陈平创立了上海汇万鑫私募基金。他有28年的金融经验。和他一起,瑞银SDIC基金原副总经理褚承忠和两位基金老手一起创业。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上海汇万鑫私募基金于6月11日在协会注册备案。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平,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任国源证券总裁办公室副总裁,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任长盛基金董事长,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任国源证券总裁办公室副总裁。
公司总经理褚承忠简历简单。1998年4月至2002年6月,任国信证券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总经理,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任SDIC瑞银基金金融工程部门总监。2006年8月至2011年9月,任长盛基金华南营销中心总经理。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任宝盈基金副总经理。
光大保诚基金原副总经理李常青近日担任上海海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私募于今年6月11日被私募经理备案。李常青自2006年4月起担任诺德基金监督审计部主任,2010年7月起先后担任光大保诚基金董事、监察长、副总经理,2020年8月退出公募。
今年5月24日,国鑫新格局(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管理人备案,E基金原副总裁、首席资产配置官王兰英成为该私募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简历显示,他于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项目评估部、基金投资部担任副总经理(主持工作)。2016年9月至2021年1月,任E基金公司首席资产配置官、投资经理。
此外,海南凌展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今年5月24日备案,其执行合伙人为刘宏,曾任摩根士丹利华信基金投资管理部投资经理。
多位券商大咖进军私募
在最近的“私有化”浪潮中,除了公募基金高管,一些券商最近也成立了私募股权公司。
北京汇鑫聚盈私募基金于6月18日在基金业协会注册成立,实际控制人朱妍是大龙头。2008年3月至2016年8月任中信银行资产托管部高级业务经理,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任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高级副总裁。
贵州海逸私募基金于5月28日在协会注册成立。实际控制人王娟在红塔证券创新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债券投资负责人
此外,券商研究所的大咖也纷纷下海创业。例如,上海领久私募基金于今年5月10日在协会注册成立。公司实际控制人杜辉简历显示,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郭进证券研究所担任分析师,201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中泰证券研究所担任执行董事。
px;">6月18日,珠海宽泉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从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大元的履历来看,可谓丰富。其曾在2000年6月至2002年4月在博时基金交易部担任交易员。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在银河基金基金管理部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交易主管、投委会委员等。200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嘉实基金交易部担任交易总监,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嘉实资本阳光对冲平台及金融交易部担任副总经理、阳光对冲平台及金融交易部业务负责人兼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在嘉实国际证券总经办担任董事兼总经理。
郎酒集团也备案私募
除了公募券商等机构大佬纷纷“奔私”之外,还有外资私募中国区负责人也离职创业成立私募公司。近期静瑞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6月18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公司实际控制人余小波则是刚从外资私募那里出来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
有意思的是,四川郎酒集团近期也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海南泽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29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公司实际控制人汪俊林,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刘毅。
对于近期出现的“奔私”潮,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郭薇告诉记者,“公奔私”热情会受到整体市场投资环境、行业发展态势以及行业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当市场行情好,投资者投资基金热情较高,基金募集相对容易的情况下,“公奔私”的现象会尤为明显。
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私募运作越来越规范,同时私募行业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私募机构,使得私募行业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投资者对私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过去一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复合增长,再加上刚兑被打破之后,居民的财富管理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理财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趋势有加速迹象。双因素叠加,带动了投资者投资私募的热情,因此有利于大佬“奔私”之后迅速做大做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