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电气的员工正在组装创意风扇。(吴立高、孙摄)
还记得孙
宁海县委报道组徐明喜
通讯员吴立高
有村民400多人,企业87家,年产值7亿多元.这是宁海县强角镇上浦村引以为傲的“家”。走进上浦村,就像是在一个工业园区,一排排工厂,机器来来往往的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浦村从一个仅有800亩土地、两艘渔船的纯农业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村,走上了工业化、强村富民的新路。
“价值30万元的太阳能草坪将于10月中旬发往日本……”9月26日,宁海百佳纳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接到上浦村电商产业联盟的新订单,立即到车间落实生产,确保按时交货。
推广承接电商订单,再分包给村里的制造企业,是上浦村电商产业联盟的运作模式。五年前,在上浦村村委会的带动下,村电商产业联盟成立。“联盟就像是政府在工业园区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产品的联合销售和村里技术人员的共享,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单干的发展难题。”上浦村党支部书记金说。
如今,上浦村已有36家企业加入电商产业联盟,年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占全村产值近一半。联盟的成立,发挥了聚沙成塔的集聚效应,为联盟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更好的道路。
金长龙是浙江金龙机械索具有限公司的老板,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他关注工厂里的技术,每天在车间里花12个多小时。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供两个“人才房”,上浦村邀请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老钳工师傅,成立村工厂生产金属冲压件。很快,上浦村的五金加工技术在业内名声大噪,客户远至北京、湖南、上海。工厂里设立了夜校,很多刚完成学业的孩子晚上来工厂学习图纸,向师傅学习机械和模具知识。当时的金长龙被技术“圈”起来了。过了几年,大师带来了超微产品,超微产品带来了更小的大师。上浦村95%以上的劳动者在村办工厂当学徒。
自产自销、自学成才的技术工人是上浦村产业的基础。许多村民完成了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自带技术人员,“不依赖介绍,不依赖等待”。在技术人才紧缺、产业工人难招的今天,上浦村仍能克服区位劣势,保持长久根基。
十几年来,晋江经营的宁海康佳电器有限公司年产值一直在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徘徊,是上浦村非常常见的企业。几年前,金强把企业交给了留学归来的儿子金全润,期待接班人“创造第二代”,把企业做大做强。金全润不负众望,刚掌舵,就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经营理念:开发创意新产品,依托电商平台开拓销售。
短短三年时间,康佳电器新开发的创新小家电在淘宝、天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销量一路攀升,公司年产值已升至1000多万元。“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R&D团队和运营团队,可以保证从开发、测试、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供应。”金全润介绍,去年底,公司接到500万创意小粉丝的订单,成为日本东京的“爆款”。
刚大学毕业的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