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是双职工家庭。为了生活,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偶尔陪伴孩子意味着拿着电子产品互不打扰,或者坐在旁边看孩子玩玩具。这种低质量的陪伴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平时忙于工作赚钱,休息后想放松一下,这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郑州一位80后爸爸因为给女儿做玩具在网上走红。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个父亲太优秀了。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爸爸给女儿做的玩具在家里随处可见,从机器人和坦克到各种益智玩具,简直就像一个玩具王国。
据父亲说,女儿从两三岁开始沉迷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一开始她觉得看电子产品时间太长对视力有害,所以想转移注意力。我开始用废旧纸箱手工给女儿做各种玩具。到现在,我坚持了3年,做了120多个玩具。
起初,我只是自己做的。后来女儿逐渐加入,给了她建议和反馈。三年过去了,很明显女儿的专注力提高了,各方面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平时的交流也增加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以后我会坚持给女儿做更多的玩具,希望女儿能快乐成长。
很多家长看到这种情况都会说:“我想给孩子做玩具,但是我的动手能力真的跟不上。”。事实上,高质量的陪伴并不一定要给孩子做玩具。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一起玩游戏,一起看书。然而,虽然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很多家长却进入了误区。
一、父母陪伴孩子的误区
1、身在曹营心在汉许多父母认为陪伴孩子是一项任务。虽然他们看起来和孩子在同一个空间,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相互交流。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家长坐在一边玩手机,完全不参与孩子的游戏。更何况孩子带平板父母带手机,各玩互不干扰。父母一味的为了陪伴而陪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2、指手画脚
家长在和孩子玩耍时,及时制止和纠正孩子的不合理行为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很多父母往往会忘记界限,过度限制孩子的行为,发号施令。例如,当孩子们玩积木时,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很好。家长说:门不够宽,楼的颜色也不是特别对。从长远来看,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先看看父母的意见,这是缺乏创造力的。
3、过于“寓教于乐”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希望孩子除了睡觉不用整天玩耍学习。所以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游戏当成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希望“寓教于乐”。每次陪孩子,就像考试一样,一定要看到孩子学到了新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父母的陪伴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玩。
4、把孩子当玩具
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生孩子不是为了玩有什么意义”的文字,并附上各种孩子与父母合作的视频。事实上,父母简单的小举动似乎对婴儿是危险的。婴儿太小,身体和心理都发育不完全。这种陪伴真的不可取。
那么,家长平时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二、陪玩时间避免踩的坑
1、尊重孩子许多父母正在互相玩耍
中自然代入的角色是父母、家长,于是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难免端着成人的架子,占据游戏的主导权,对孩子发号施令。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陪伴方式,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讨论。把自己也当成孩子,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2、享受玩的过程
虽然家长平时白天忙着工作,晚上回家难免还要加班,但是一旦答应了陪孩子玩,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要一边惦记工作一边心不在焉的陪孩子。

哪怕一天只有30分钟的专注时间,也要当自己也是孩子陪宝宝一起玩耍,不仅宝宝能从父母的陪伴中获得安全感,父母也能放松心情。
3、不过多限制孩子
不同于大人的循规蹈矩,孩子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一个简单的游戏、玩具可能到了孩子的手里就会有不同的玩法。家长不必太遵守规则,可以多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发挥,重复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许可能还有意外收获。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雨滴医生说育儿##父母身旁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