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残疾人贷款申请条件 残疾人创业基金申请书的模板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璐阳

6月26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中国残联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开展残疾人“跨省通行”工作。

《通知》要求,从6月28日起,新办、赎回、迁移、挂失补领、注销、伤残类别/等级变更等6个事项“跨省办理”。申请人可在其经常居住地向当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申请人除提交当地残联要求的证明材料和相关材料外,还应提交当地有效居住证。

《通知》发布《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办理规范(试行)》,明确了异地居住登记不受限制、残疾评估结果互认等办理原则,对申请材料目录、办理方式、办理事项及流程、办理时限要求、残疾证明及相关材料的转移保存等作出规定。

为做好这项工作,省残联近日召开全省残疾证培训工作部署会和视频会议。省残联要求,各级残联要提高政治立场,把“跨省交流”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残疾证“跨省交流”顺利进行;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中国残联制定的《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办理规范(试行)》,规范使用国家残疾证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开展残疾评定,加强“跨省管理”的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要进一步提高残疾证发放管理水平,切实开展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现场服务。

附:

一、办理原则

(一)残疾人证不受户籍所在地限制

新办、续办、迁移、挂失补发、注销、伤残类别/等级变更等六个问题,可异地办理。申请人可在其经常居住地向当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除县级残联要求的证明材料和相关材料外,还应提交申请人经常居住地的有效居住证。

(二)经常居住地的属地管理和服务

残疾人向其惯常居住地的县级残疾人联合会提交残疾证书“跨省合作”申请。除要求申请人提交有效居住证外,经常居住地残疾人联合会参照其经常居住地残疾证的发放流程和要求进行管理和服务。残疾人证“跨省办”申请人应当在经常居住地符合《残疾人证》管理的相关要求,提交材料并按要求评定残疾。

(3)分工负责严格管理

经常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做好残疾人证“跨省办”申办的受理、审核和审批工作。经常居住地指定的残疾评定机构应当按照残疾标准对残疾证书“跨省通办”申请人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作出明确结论,并对结论负责。评估机构填写的残疾评估表应当对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有明确、明确的结论,评估医生应当在评估结论上签字并签字,评估表应当加盖评估机构公章。

(4)各地评价结果互认。

申请人应按照光盘的要求

经常居住地的有效居住证。


(五)经常居住地残联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办理方式


(一)现场申请办理


申请人或监护人直接到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或当地政务服务中心残疾人事务服务窗口,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残疾人证办理申请。工作人员将申请表内容录入系统,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二)网上申请办理。


申请人或监护人登录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或国家级、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区,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申请表、选择经常居住地和户籍地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残疾人证办理。


四、办理事项及流程


(一)残疾人证新办


1.申请


申请人或监护人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办证申请,如实填写申请表、评定表,选择申请残疾类别。申请智力、精神残疾人证和未成年人申请残疾人证须同时提供法定监护人的证明材料。残疾人证注销未满一年的,原则上不得重新申请。


2.受理


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审核申请信息及相关材料。核实无误,为申请人指定残疾评定机构,同时现场告知或通过系统反馈告知申请人到指定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


各省(区、市)残联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受理“跨省通办”残疾人证新办的相关要求。


3.残疾评定


申请人到经常居住地指定的机构进行残疾评定。


申请人对经常居住地残疾评定机构所作出的评定结论有异议的,按照经常居住地残疾人证管理的有关规定申请复评。


评定费用原则上由申请人个人承担。经常居住地、户籍地对减免评定费用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有关政策执行。


4.经常居住地公示


残疾评定结论认定申请人符合残疾标准的,由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组织进行公示。申请人是未成年人的,原则上不予公示。


公示完成后,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将公示结果录入系统。公示无异议的,相关材料流转到申请人户籍地县级残联。


5.户籍地审批、制证


户籍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登录系统,确认申请人残疾人证办理属于其权限范围后,审核申请人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表、监护人证明、残疾评定结论、公示结果等相关信息。经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批准,打印制作残疾人证。


户籍地县级残联确认申请人残疾人证办理不在其权限范围的,退回经常居住地残联。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联系申请人,重新确定办理权限残联。


6.残疾人证发放


户籍地县级残联打印制作残疾人证后,通过快递方式,将残疾人证邮寄到申请人指定地点。


(二)残疾人证换领


1.到期换证


残疾人证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9年后残疾人可申请换领新的残疾人证。申请到期换领新证的持证残疾人,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到期换证申请。申请人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并审核。


凡2018年以前通过目测评定核发的残疾人证,到期换发须重新进行残疾评定。残疾人证到期换发时,经常居住地残联认为持证残疾人残疾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残疾类别/等级与残疾人证不符的,可要求申请人到指定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组织对残疾评定结论等进行公示。户籍地县级残联根据残疾评定结论和公示情况进行审核,注销残疾人证或换发新的残疾人证。


到期换发的新残疾人证,其有效期起始日期以户籍地残联核发日期为准。


2.残损换新


残疾人证残损影响使用,可到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申请办理残损换新。残损换新申请人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残损换发的新残疾人证,其有效期起始日期与原残疾人证一致。


3.资料更新换证


残疾人证有关内容(除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外)发生变化,需要更新的,持证残疾人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三)残疾人证迁移


持证残疾人户口迁移的,须同时办理残疾人证迁移手续。申请人可持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迁移证明或新的户口簿,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上传相关迁移证明材料。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迁入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迁入地县级残联依据户籍迁移证明或残疾人新的户口簿,通过系统向残疾人原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发出残疾人证迁移通知,残疾人原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将该残疾人的办证申请表、评定表、监护人证明、公示材料等档案材料电子文档上传发送至迁入地县级残联,所有残疾人证办理的原始档案材料由原户籍地县级残联负责保管。


凡2018年以前通过目测评定核发的残疾人证办理迁移的,办结迁入后,须重新进行残疾评定。迁入地县级残联认为持证残疾人残疾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残疾类别/等级与残疾人证不符的,办结迁入后,可要求申请人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残疾类别/等级变更”进行残疾评定(具体流程参见本规范“(六)残疾类别/等级变更”)。


户口迁移超过半年不办理残疾人证迁移的,原发证残联经核实后可在系统中标注为冻结状态。户口迁移超过一年仍不办理残疾人证迁移的,原发证残联经核实后可注销该残疾人证。


(四)残疾人证挂失补办


持证残疾人申请挂失补办残疾人证,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上传相关材料。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五)残疾人证注销


1.注销残疾人证


持证残疾人申请注销残疾人证,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中标注残疾人证注销。


2.注销部分残疾类别


持证残疾人申请注销残疾人证所记载的部分残疾类别,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上传相关材料。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六)残疾类别/等级变更


持证残疾人申请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的,可通过现场或网上提出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工作人员受理并审核。申请人到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指定的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后,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组织进行公示。户籍地县级残联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制作新的残疾人证。


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的受理条件及办理流程同“跨省通办”残疾人证新办一致。


五、办理时限要求


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在申请材料收齐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指定的残疾评定机构名称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到指定的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收到指定残疾评定机构出具的评定结论10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并完成公示。户籍地县级残联收到经常居住地残联提交的申请人相关材料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打印制作残疾人证并寄出。


六、残疾人证及相关材料的流转与保存


办理残疾人证换领、迁移、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时,旧证由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收回并保管,自收回之日起满一年后统一销毁。


残疾人证通过快递邮寄方式异地传送,费用采用到付方式由申请人承担。户籍地县级残联因打印制作残疾人证需要申请人照片的,由申请人快递邮寄并承担费用。户籍地对快递邮寄费用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户籍地相关要求执行。


残疾人证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纸质资料,按照哪里产生哪里保管的原则,由经常居住地县级残联和户籍地县级残联分别负责保管,并将全部材料通过扫描等方式保存为电子版文件上传系统。


本文来自【河南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