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湖北省十堰市榆阳区工厂内的智能袜机。梁婷摄
资料图,图为湖北省十堰市榆阳区工厂内的智能袜机。梁婷摄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北十堰:袜子编织脱贫梦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众信。com湖北十堰9月26日讯:袜子编织脱贫梦。小蘑菇撑起“富贵伞”
记者梁婷
在大车间里,五颜六色的纱线来回穿梭,一排排智能袜机为了织出一双款式新颖的袜子而工作。
资料图,图为袜子厂女工的缝纫过程。梁婷摄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的湖北棉货棉办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厂区面积4万平方米,年产袜子1亿双,可带动3000人上班。
云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一个集老、山、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袜子产业是当地引进的扶贫产业。
车间里,38岁的杨美珍坐在工位上,熟练地将未成型的袜子通过缝纫机。一天下来,她能缝完5000双左右的袜子,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
此前,杨美珍一直在外打工。2019年9月,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杨美珍回到家乡,在村委会的介绍下来到今天的袜厂工作。“(收入)类似于在外工作。”对她来说,在家找份工作更方便照顾家人。
截至目前,云阳区已聚集28家袜子生产及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袜子生产中心。
云阳青龙泉社区是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采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扶贫产业集中配套、服务设施集中建设等方式。
挣钱和照顾家庭吸引了原本在新疆工作的李贺。他以前住在云阳区五峰乡小燕沟村4组,脱贫后搬到青龙泉社区。他成了一名清洁工,负责智能织袜机的日常故障排除。
在此之前,李贺没有类似的工作经历。经过训练,他不仅轻松胜任,还带出了6个徒弟。在针织品厂,李贺遇到了一个刻板的女工尹,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李贺对现状非常满意。“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分享,日子会越来越好。”这对夫妇对未来充满希望。
资料图,图为湖北省十堰市富阳县蘑菇扶贫园区邹昊
云阳区是传统的香菇产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吸纳云阳区18个乡镇4200多户1.5万人的青龙泉社区发展成为规模化的“蘑菇小镇”,1100亩蘑菇产业基地成为易地搬迁户脱贫致富的产业。
资料图,图为蘑菇工厂的工作
人员整理菌棒 梁婷 摄朱有福是从郧阳区大柳乡杠子沟村易地扶贫搬迁来的贫困户。以前,他和大多数当地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打工谋生。2018年12月,他们一家3口搬进了安置点。
朱有福说,入住小镇就分到三个大棚,政府免费提供菌种,还有技术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资料图,图为香菇产业成为湖北十堰郧阳脱贫兜底产业,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张畅 摄
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能致富”,园区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手把手为菇农传授香菇培育技术,还免费提供加工设备保障产品销路。

资料图,图为工作人员取灵芝上的孢子粉 张畅 摄
如今,朱有福已是半个香菇种植行家。尝到甜头的他又主动承包了三个大棚。他介绍,香菇一年产4茬,培育过程也省时省力。“生长环境得控温,在揭棚、盖棚上要下功夫,温度湿度调节、菌棒注水、香菇烘干都离不开用电,这是主要成本。”
为了保障香菇大棚用电的正常运转,小镇电工周建清在园区张贴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随叫随到。
当地围绕扶贫产业,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项目电力配套建设,不仅为香菇小镇打通了园区高压线“主动脉”,还陆续为香菇培植基地穿针引线,建立“毛细血管”,确保每户的香菇大棚的生产、照明等用电。
在建设香菇小镇的同时,郧阳区还配套建设香菇交易市场、香菇主题文化公园,引进全国设备生产制造商、菌种供应商、辅料供应商、技术服务供应商等关联企业,将产业链条拉长加粗。(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