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开个纸杯加工厂要多少钱 一次性塑料杯子利润有多大

在超市,人们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杨过照片

日前,为响应新版“限塑令”,麦当劳率先在“北上广深”近千家餐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按照“禁一批、换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将政策分为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期,分阶段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任务目标。这是对2007年12月发布的“限塑令”的重大升级。

随着新版《限塑令》中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时限的临近,塑料制品行业将经历新一轮阵痛。新版“限塑令”下,漳州塑料制品企业化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逐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去分享工厂的改造

这几天,从事塑料制品行业20多年的王翔,正忙着去海南省考察全降解材料市场。谈起传统塑料行业,他颇有感触:“随着‘限塑令’的出台,传统塑料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竞争极大,利润微乎其微。”去年底,他通过共享工厂的模式与漳州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入到全降解材料生产的行列。

王翔表示,新版“限塑令”下,企业转型之路必然充满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资金压力,还面临技术瓶颈。去年底,他了解到新迪公司提出的共享工厂概念,并加入其中,希望通过集团发展实现快速转型。

新迪公司董事长郑全福认为,随着白色污染的日益严重,全降解材料必然是大势所趋。2016年,在嗅到商机的同时,他开始组建团队,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引进BBM生物降解材料。BBM具有传统塑料的机械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BBM可以在自然堆肥的条件下被自然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作为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企业,郑全福希望通过整合产业链实现集团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共享工厂的合作模式,即新迪公司为下游厂商提供原材料和免租金工厂,与下游厂商共享订单资源,带领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升级。目前,共享工厂一期占地4万多平方米,吸引了七八家企业入驻。

作为进驻企业的代表之一,王翔认为,共享工厂带来了互利共赢的局面。首先,上游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可以在我们工厂消耗掉大部分,节省了大量的营销成本。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将工厂设在原材料供应地可以节约物流成本。同时,企业共享技术和订单资源,使得转型之路走得更快、更顺畅。

王翔说,他在共享工厂投资了十多条生产线,将在9月25日左右开始生产全降解塑料袋。从11月开始,所有可降解吸管、饭盒、纸杯等产品也将投入生产。

龙头企业的机会来了

近日,厦门融安集团子公司漳州捷安塑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忙着生产可降解环保吸管。目前,公司拥有数百台纸吸管和聚乳酸(PLA)吸管制造机器和生产设备。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环保秸秆的生产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新版‘限塑令’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目前,我们设计的纸吸管

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吸管生产商之一,捷安公司年产吸管(含普通塑料吸管)数百亿根,其中环保吸管主要销往国外。刘志忠坦言,目前国内对环保吸管的接受度不是很高,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比较高,比塑料吸管贵3倍左右。此外,与塑料吸管相比,纸吸管和可降解PLA吸管的耐温性较低,口感和性能也不如普通塑料吸管。不过,刘志忠预测,随着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售时间的临近,国内对环保吸管的需求将在年底前出现爆发式增长。为此,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增加产能。

在他看来,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环保吸管,另一方面也为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与塑料吸管相比,环保吸管的原料更加多样化,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作为一家老牌公司,捷安公司拥有完整的饮料吸管系列,包括搅拌棒、直管、弯管、伸缩管、勺形管、艺术管等。针对新版“限塑令”,他们将针对特定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此外,环保秸秆的性能将通过研发创新进行

优化提升,同时降低环保吸管的成本。


塑料亦可变废为宝


新版“限塑令”还提出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日前,记者在漳州市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见证了可回收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的过程。


走进陆海环保的仓储区,堆积如山的塑料瓶、餐盒等经分类后,被打包成块,摆放得整整齐齐,几乎没有垃圾异味。“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纸塑分离、铝塑综合处理等专有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再生纸浆、再生铝粉和再生塑料颗粒,回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制品中。其中,我们的再生塑料颗粒被评为‘福建省单项冠军产品’。”陆海环保副总经理谢奕斌说,要减少塑料污染,就要减少塑料的使用,同时进行回收再制造。废弃的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杯子、饮料瓶、牛奶盒等,这些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清洗包装内的残留液(渣)后,回收、再加工处理,回归成原材料,可被制作成垃圾桶、塑料袋、牛皮纸、拷贝纸等再生产品。


记者在车间看到,废弃的一次性快餐盒、日化用品瓶等经过一系列精细化自动分拣后,再通过破碎、清洗、熔融造粒等多道工序,形成再生塑料颗粒,分运往下游企业,作为包装袋、垃圾桶、管材、注塑件等产品的原料。


谢奕斌介绍,每回收、分解、再生1吨废弃纸基复合包材,相当于拯救12棵大树,减少0.8吨石油、1.8吨铝土矿的开采,少排放3吨二氧化碳。陆海环保年设计综合处理可回收固体废物15万吨。公司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被评为福建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绿色工厂;2018年9月,还被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评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相关背景


政策再升级 “减塑”再发力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政策的出台极具针对性地在外卖、快递、酒店等应用场景中作出严格要求。


具体来看,不少治理举措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2年底,全国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等。


相较于2007年的政策,新版“限塑令”构建起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末端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开启了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