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翻转师国家认可吗 国家承认的证书

又是“危险的后腰”。只是这一次,受伤的场合从舞蹈训练变成了体能训练。一年前,成都一名初中生在运动训练机构测试跳远时,脚踝骨折,骨痂受伤。这次考试只是为了一年后中考的体检。

学生的母亲张女士一直无法安心。她担心骨鳞的损伤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自今年孩子受伤以来,她一直在与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进行投诉、回应和调解。

据红星新闻记者调查,这些在中考为中小学生提供体能训练的机构,大多是以“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运营,培训“老师”持有各种证书:社会指导员证书、教练员证书、部分社会机构培训结业证书。有机构直言,招人不看证书,“证书不真实”.

张女士等家长认为,这些培训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目标是体检,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和成长,要严格规范。

今年3月,成都市体育局发布指导意见。提到体育健身服务机构的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基层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在检查自己的证件,但是对于员工需要什么样的证件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体育培训机构测试跳远

初二孩子脚踝骨折、骨垢损伤

事情发生在一年前。张女士介绍,当时儿子上初二,暑假结束会升到初三,中考会有50分的体检。

8月20日晚,她带着儿子来到成都青羊区体育中心,希望能找到一家体育培训机构,为体检做准备。

在体育中心,有许多从事体育训练的机构。张女士带着儿子走进其中一间。经过多次测试,她不是很满意。之后,我去了一个叫“提比达”的组织。我儿子在这个机构受伤了。

据张女士介绍,在这个机构中,教练让儿子再次热身,但考虑到他在之前的机构中已经有足够的热身和出汗,教练直接指导测试站跳远。

“前三跳都没问题。在第四跳中,教练放了一个跳投。孩子摔倒时,他踩在上面,脚瘫痪了。”张女士说,她的儿子不能站着躺在地上。之后,“组织的工作人员当场做了一些处置,然后我们一起去了医院。”

据四川省骨科医院门诊病历显示,张女士的儿子“左胫骨远端骨折伴骨鳞损伤”。

张女士儿子受伤的诊断。

在咨询了多家医院的专家后,张女士最终为儿子选择了保守治疗。“石膏打了40多天,有一次坐轮椅上学。国庆期间练习慢走,年底12月基本恢复形态,次年1月恢复体能训练。”

在4月份的中考体检中,张女士的儿子考了47分。虽然只扣了3分,但张女士还是有些不满意。"在立定跳远项目中减少了3分."

另一方面,张女士也担心骨鳞损伤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长发育。“专家说,今年8月回去复习就知道了。”

达一年的维权


多次投诉、协商未果 质疑教员专业性


不过,对于张女士的描述,当事教练小李却有异议。


小李表示,立定跳远前,虽然张女士孩子已在前一家机构有过活动,自己还是引导做了膝盖、脚踝和开胯的热身,并非张女士所称直接就开始测试。而之所以在第四跳时放置跳架,是为了看看孩子跳远时的收腿、伸腿情况。


他表示,事发后,自己一直在垫付张女士儿子治疗的费用,直到当年11月初,“当时认为他已经恢复了。”


张女士表示,孩子后续的康复以及可能存在的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方也应当负责。


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张女士开始了投诉维权。


投诉后的一年里,双方多次在成都金牛区西安路市场监督管理所、青羊区文体旅局组织下进行协商,但没有达成一致。


今年6月底,青羊区文体旅局在给张女士的回复中表示:“基于您的诉求,我单位仍然建议您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民事纠纷的鉴定和调解。”对此,张女士表示:“等8月份儿子的复查结果出来,我再看是不是要起诉他们。”


另一方面,一年来张女士也发现,成都市内面向中小学生的体育培训机构多以“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运营,“实际做的是课外培训的事情。”联想到儿子的受伤,她直言,自己并不是很认可当事机构教员的专业性。



教员证件五花八


有机构称“证书不实在” 行业很难说规范


成都市内体育培训机构状况到底如何?从业教员专业性怎样?是否需要或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探究竟,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部分体育培训机构。


在成都金牛区体育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田径场内摆放着多家机构的广告牌,均主打“中考体育培训”。一家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场地上做中考体育培训的有八九家。”


一些中考体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展板。


上述机构工作人员还表示,前来报名的家长很多,且多针对体育考试,“现在中考体育已经从过去的50分升到了60分。”


他向记者出示了营业执照,为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经营范围中并不涉及“体育”。但他表示,公司在这里做体育培训已有五六年。而在展示的师资资料中,教员所持证件也各不相同:一级裁判证、教师资格证、社会指导员证、一级运动员证书……


“我们现在有个暑期班,学员都是六年级的小朋友。”另一家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她展示的教练证件与前一家又不太一样,除了体育院校毕业证书和国家运动健将证书,还有比赛获奖证书,“体重管理师”“私人教练认证”“正确反应救护员证”“国际认证自由潜教练”……


有机构提供的“运动健将证书”。


采访中,“体必达”的李教练也向记者出示了他的证书:一份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营养研究院颁发的“运动营养-中考体育训练师”证书。


李教练提供的证书。


走访中,有从事中考体育培训的机构工作人员直言,他们招聘教练并不怎么看重证书,“我们更看重实际的专业能力。”他称,证书不实在,并建议记者现场看看教练的上课情况。


另一家机构工作人员则一边吐槽同行一边直言,现在很难说行业规范,“有公司运营的,也有个人在做的,还有走‘健身房路线’的——做成了销售卖课,实际训练惨不忍睹。”



不属校外教培机构


相关部门:持何种证书无统一规定


体育培训是否属于校外教育培训?按照张女士等家长们的理解,这与文化课校外培训区别并不大。


根据《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规范体育类训练机构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成体办〔2020〕9号):“面向中小学生、成年人等群体开展运动项目运动照护、健身指导、专业训练的体育类训练机构,不属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由各级体育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监督管理工作,青羊区文体旅局体育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体育主管部门涉及的审批只有游泳、滑雪、潜水和攀岩等高危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进行行政审批,办理许可证。”


对于主营中考体育培训的机构,他们会对进场训练的体训机构的职能权限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查验相关证书(执照)等资质,规范训练时间、场地范围以及训练内容,并定期召开安全方面的会议,“会要求他们具备社会指导员证,或者教练员证、裁判员证等。”


但其也直言,具体资格证件并无统一规定,“没有条条框框的明确文件。”



成都出台《意》


重视安全风险,从业人员需有资格证


“这些培训面向中小学生,目标是中考,事关学生成绩和生长,是否应该更加严格和规范?”张女士说道。


另一方面,记者采访中也有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表示,希望行业更加规范,“对行业和从业人员都有好处。”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成都市体育局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全市体育健身服务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简称《意见》)。


《意见》出台背景中提到,“随着人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体育培训、运动照护、健身指导等社会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因为缺乏主体引导和行业规范,部分机构在市场大环境中存在无序发展、低水平竞争甚至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意见》表示,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行业标准从事经营活动,高度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加强风险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投入;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开展相关项目所需的行政许可证件与法人登记证件;社会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安排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对于从业人员,《意见》提到,体育健身服务机构中提供健身指导、运动照护与训练等服务的专业从业人员依据相关规定需要取得体育、人社等行政部门或相关运动协会颁发的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等相关从业资格证的,应当符合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实习生 李季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