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多年,熟悉制造业,有十多年零部件制造工厂管理经验。制造业工厂管理模式的滞后和各种弊端使得李云龙有了一套智能工厂的设计方案。
2011年,李云龙制造企业面临智能化转型转型,他全面负责转型计划和方案。这时,他酝酿多年的智能工厂项目开始实施。按照他的想法,工厂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变革,并逐渐增加了许多智能元素。
2015年,李云龙带着“中国智造”的美好愿景,与几个有着共同梦想的合作伙伴,创立了数字智能工厂科技企业——亿佳科技。
旨在面向工业(制造业)企业和组织,提供包含软硬件的转型升级和建设智慧工厂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佳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包括智能工厂战略规划、智能工厂顶层设计、企业状态诊断、智能工厂项目实施和智能工厂项目过程监管等。
易佳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平台,使企业实现生产透明化、数据实时化、作业无纸化,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损耗,并让管理者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带动企业发展。
易佳科技创始人李云龙指出,在制造企业中,计划阶段往往决定工厂的产能,包括生产调度、质量检验、预防性维护等。传统制造业中,计划阶段受工人经验的影响,带来的弊端是,当有经验的员工离职时,企业的生产节奏会受到很大影响。
E-technology最初从汽车线束行业进入智能工厂市场。李云龙表示,汽车线束行业具有品种多、原材料多、批次小、工位复杂、工序多的特点。实现线束自动化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算法开发工作。E-Plus已完成线束生产自动化方案开发并申请专利。对于E-Canada来说,汽车线束行业的技术难点解决后,未来将进入其他工业领域,做更多减法。
目前,E-Tech推出了EAI工业低代码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研究和开发制造管理过程控制的控制要素。
#333333; --tt-darkmode-color: #A3A3A3;">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允许终端用户使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工具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而不是传统的编写代码方式。当企业构建业务流程、逻辑和数据模型等所需的功能时,亦可以添加自己的代码,完成业务逻辑、功能构建,最终可实现一键交付应用并进行更新,自动跟踪所有更改并处理数据库脚本和部署流程,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上的部署。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最核心的两点,一是“协同”,二是“管控”。
协同是指将生产现场的“人、机、料、法、环”进行协同作业。当生产任务进到车间现场后,EAI系统利用大量算法自动计算出一个“减少换模、换料”的合理工序分配方式。
在管控方面,易加科技为每个工位配备一个平板电脑,搭建了“工位执行采集平台”,在这个平板电脑中不仅可以查看到业务策划层面的计划任务,还可以接收到该工位所有加工完成的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设备状态等反馈信息。
李云龙表示,它将现场执行的所有动态内容收集到“工位执行采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出现场员工执行结果与策划结果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形成了为企业提升改良的重要依据。通过EAI系统应用,大量减少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使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15%-20% 。

易加科技还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易加智能工装设备,其中包括:易视智能组装台、易视智能外检台、易视视觉引导系统、设备互联通讯模块、易视智能电子秤、易视智能流水线系统、易加智能无线线束检测系统。
以易视智能组装台为例,它颠覆传统线束加工的胶合板工艺流程,用高清电子显示屏代替传统工装板,可以灵活切换组装图示,配合易加数字化智能工厂管理系统,无需打印图纸,永久安全保存历史数据,员工观看简单、操作便捷,大大提高新品研发速度,帮助企业实现无限产能模式。
从效益分析上来看,电子显示屏节约了大量木工板、案板存放面积, 同时也减少了制作、取送案板人员,核算下来,无形中为企业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目前易加科技已经帮助122家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营收方面,李云龙透露,自2015年公司成立,每年营收增幅均在70%以上。
李云龙表示,易加科技之所以每年营收能有如此之大的增幅,原因在于易加科技“源于制造,服务智造”的特点。易加科技团队规模已有110余人,其中研发团队占据公司总人数的60%,其核心团队在制造业拥有近20年的经验储备,熟悉工业机理模型,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既懂IT又了解OT。
融资层面,公司曾于2017年11月完成了800万元的首轮融资,投资方为北科建集团投融资平台科慧创投。
图片来源:图虫网、易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