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不仅首富马云退休了,中国商界教父柳传志也在年底宣布退休。
联想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科技企业。随着联想的发展,柳传志的接班人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孙宏斌、郭威、杨、到,柳传志在联想的35年里是如何应对接班人的?
一、孙宏斌:功高盖主
联想创业之初只是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小企业,和汉卡一起迅速崛起。柳传志深知自己的才能,提拔在联想任职不到两年的孙宏斌为企业发展部负责人,将联想除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都交给了他。
孙宏斌22岁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25岁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负责人。他带着团队,为联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联想13家分公司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孙宏斌任命的,孙在分公司的威望很高。年轻有活力的孙宏斌有些膨胀,孙宏斌的下属只认他,甚至忽略了柳传志的存在。
孙宏斌的功勋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为孙宏斌入狱奠定了基础。
1990年初,柳传志接到举报,说孙宏斌“营私舞弊,分裂社团”,所以想把孙宏斌调离企业发展部。然而,柳传志的决定遭到了孙宏斌下属的强烈反对。之后,柳传志要求孙宏斌将下属开除出联想,被孙宏斌拒绝。
孙宏斌的下属甚至要求孙宏斌转移销售款项,离开联想的新公司。听到这个消息后,柳传志抓住把柄,亲自把孙宏斌送进了监狱。虽然后来柳传志和孙宏斌的矛盾得到了调和,但联想也失去了最合适的接班人。
孙宏斌虽然锋芒太过凌厉,但柳传志把孙宏斌送进监狱的说法并不真实。1994年3月27日,孙宏斌刑满释放,柳传志给他50万元作为赔偿。
没有接替联想的孙宏斌,投身房地产行业,大放异彩。今天的融创没有必要比联想弱。
2016年9月18日晚,孙宏斌的融创以137.88亿元收购柯荣智地,帮助柳传志清理联想经营不善的房地产业务。
二、郭为:被联想放逐
郭威和孙宏斌是1988年同时入职的。
孙宏斌去了企业部,郭威去了公关部。郭威不仅想通了广告词“如果人类失去关联,世界会怎样”,还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联想汉卡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变成“一等奖”。
1990年,联想“孙宏斌事件”后,联想13家分公司的负责人都是孙宏斌的老部门,一度陷入混乱。郭威马不停蹄地去各地整顿,安抚人心,稳定了生意。
1994年,郭威被派往广东清理联想大亚湾科技园未完成的项目。他自学土木建筑,愣了
烂尾工程建成投产,还节省了30%的预算。1996年,郭为领导香港联想止损,用了一年时间,将香港联想成功整合到联想总部。
当郭为还在香港联想收拾残局时,杨元庆在北京异军突起,带领联想电脑勇夺国内PC销量冠军。1997年郭为回到北京,组建联想科技,郭为将内部分散的分销、系统集成业务强力整合,之后用了3年,把营业额从10亿做到100亿。
联想内部便形成联想电脑和联想科技两大“山头”的格局。联想科技和联想电脑都通过分销代理国外电脑品牌,业务出现冲突,左右互搏。
联想执委会讨论再三,决定“分家”:把联想品牌、电脑资产和大部分员工都给了杨元庆;郭为得到分销、系统集成业务,郭为的新公司也不能叫“联想”。
2000年5月12日,联想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两面旗帜分别交给郭为、杨元庆,联想就此一分为二。
郭为的新公司定名为“神州数码”。 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之后联想控股逐步卖出了在神州数码的股份,如今的神州数码郭为已经是大股东了。
一山不容二虎,郭为被迫出走神州数码,为杨元庆让路。

三、杨元庆:销售奇才,但却带领联想从伟大到平凡
进入联想后前两年,杨元庆任联想Sun工作站事业部担任项目经理。1991年杨元庆成为联想CAD部总经理,杨元庆很快把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提高到3亿元,并开拓出新的销售模式,成功引入“分销”的新概念,并多次获得美国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奖”。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中国市场三甲。杨元庆也因此被中国各界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时年杨元庆29岁。
1995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联想集团执委会副主席,成为联想集团决策层核心成员。同年联想电脑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长,以年销售10.5万台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名,成为国内电脑市场销售前5名厂家中唯一国产品牌电脑产品。
1996年,杨元庆晋升为集团副总裁。杨元庆领导的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中国PC机销量第一名,同时拓展了自有品牌产品线,向服务器产品方向、向笔记本电脑产品方向投入了研发、制造、销售资源。
2000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联想电脑销量达到262万台,再次夺得亚洲(不含日本)销量第一,笔记本销量11万台,产品线进一步丰富。
联想分家后,柳传志把深蓝色的联想旗帜正式传给了杨元庆。

2004年12月,联想宣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以30亿美元并购100亿美元,当时被业界成为“蛇吞象”,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
杨元庆能够成为联想接班人,关键还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负责的PC部门逐渐成为联想最成功的业务。这也是郭为在接班人之争中输给杨元庆的原因,作为联想集团救火队员的郭为再怎么成功,都不能改变杨元庆的个人电脑部门成了联想代名词的事实。
对于杨元庆的联想集团来说,收购IBM PC是其掌舵联想后的最重要一步。联想通过这一笔收购,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在国际化道路上迷失了自己。杨元庆此后神奇地认为,联想不再是中国公司,而是全球公司,还把总部迁往美国。
在传统PC时代里,杨元庆是成功的,他也把联想带到了中国PC行业的第一。但是过往的成功也束缚了杨元庆,他没能跳出PC,为联想找到新的竞争力。
现在联想集团的市值只有573亿人民币,这个市值在中国A股中都只能排在160位以后。从中国第一的科技企业,到现在变得如此平凡,杨元庆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不仅如此,在杨元庆接班后,还不得不让柳传志多次复出帮助他平息外界的批评与责难。
四、从朱立南到宁旻:联想控股只是一家投资公司
1989年,27岁的朱立南入职联想,朱立南在进入联想前,已有2年的创业经历,加入联想后的朱立南,筹建并管理联想集团第一个产业基地,为联想板卡行销海外奠定了坚实的制造基础。
作为柳传志的参谋长,朱立南主导了联想集团的分拆。2001年4月,原联想集团一分为二: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由杨元庆、郭为执掌。柳传志和朱立南则转型去做投资。朱立南担任新成立的联想投资总裁。
2008年之后,联想控股将核心战略定为“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战略投资包含IT、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农业与食品、创新消费与互联网等业务;财务投资包含联想之星、联想创投、君联资本与弘毅投资四大风投平台。
联想控股逐渐演变成一家投资驱动的公司,子公司联想集团的重要性逐年下降。联想控股2018年年报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45%,IT资产下降到了36%。
宁旻是联想控股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名执行董事,排位仅次于柳传志、朱立南和赵令欢,这三人的任期于2020年2月届满,届时宁旻将成为唯一一位在职执行董事。
作为首席财务官的宁旻,通晓财务、风投、并购等金融知识,与柳传志推崇的“双轮驱动”战略更为契合。宁旻在联想之星、联想创投、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这四大投资平台,均担任董事或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投资经历。最终,柳传志选择宁旻作为联想控股的接班人。
五、 柳传志退休:此联想非彼联想
根据联想控股的公告,柳传志退休,朱立南也正式卸任联想控股总裁。宁旻、李蓬作为新生力量亮相接班。
很多人会有疑问,联想的接班人不是杨元庆吗?怎么突然出来个新人?
其实柳传志这次卸任的是联想控股,而杨元庆所在的是联想集团。这是两家不同的主体企业。联想集团早就让杨元庆接班了,柳传志早在2011年就卸任了联想集团的董事长。

联想控股是老联想分家之后成立的母公司。联想控股虽然仍然是联想集团的大股东,但在联想集团里杨元庆是有绝对话语权的,这次宁旻接班接的也是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杨元庆早已接班了老联想的传承主体联想集团,不受这次柳传志退休安排的影响。联想控股的市值413亿港元,而联想集团市值618亿港元,联想控股并没有联想集团有价值。宁旻接班后在联想系企业里的股权也远低于杨元庆。
六、柳传志的联想时代:有哪些遗憾
对于柳传志来说,作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在联想的成功有目共睹。
但联想曾经是中国领军的科技企业,多年以前,我们也都熟知那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无疑相对于当年的成功,现在的联想多少有点黯淡了。

1、柳传志和倪光南的路线之争中,选择了贸工技,没有从一开始把技术作为联想的立足之本。这种选择影响了联想日后的发展路线。直到现在,联想也没有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
2、收购IBM个人电脑,虽然在当时看来是蛇吞象,但现在看来对于联想未必是好事。联想在短期收获了市场份额和收入,但也带来了多年的亏损,和巨大的负担。直到现在联想集团也还是利润微薄,把自己深陷在PC市场,没有开拓出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3、联想想成为一家全球企业,却失去了国内民众的支持。收购IBM PC后的联想,处处在意美国人的感受,在美国想被看做美国企业,总部搬往美国,长期给美国高管们开出天价年薪。同样的产品在美国竟然比中国卖的便宜很多,这使得联想在中国备受批评。
4、联想控股投巨资进入的房地产业务融科智地,不管是在规模还是在利润方面一直表现欠佳。经营不善,反成为联想巨大的包袱。最终只能甩卖给孙宏斌的融创。联想控股新设了很多投资公司,做了一大堆投资,也没有真正从投资上获得多大成功。
柳传志留下来的联想控股,还是一个资产高达5583亿的大公司,但是联想已经不再耀眼,在中国企业中也越来越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