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
最美的建筑
都是校园。
合肥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向学校学习”向“向学校学习”的愿景目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全市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合肥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计划新建幼儿园210所,新增学位约8.5万个,新建中小学102所,新增学位约22万个。
2021年计划新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6万个,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1.6万个。目前,已完成22个中小学项目和33个幼儿园项目,全部超额完成。
在合肥儿童艺术学校,孩子们快乐地进入校园。
大大增加教育的分布
让合肥宝宝的门“好好上学”
2020年秋,位于东至路与沪东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合肥市沪东小学正式招生。学校的建成解决了政务区前山路以东、南二环以南部分地区学位不足的问题。如今,“又高又高”的风雨操场和实验楼,几乎成了我市新建中小学的“标配”。
“我本来想报一所南二环以北的小学。没想到湖东小学这么快就招生了。和我家小区隔一条路很方便。”家住徐汇中央宫公园的吴女士高兴地说。
合肥市湖东小学。
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年)》,并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和城市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合肥市城市学前教育、中小学布局规划修编(2016-2025年)》颁布,协调中小学建设时空布局,进一步完善“千人指数”,大幅增加教育设施布局,预留发展空间。
数据是最有力的解释。“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城市教育项目建设,达73.28亿元。全市新建幼儿园346所,新增学位9万个,新建中小学243所,新增学位28万个。合肥十中、合肥四中、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黄璐师范学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汇新湖校区、合肥技师学院等一批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合肥九中、合肥六中新校区开工建设。
黄璐师范学校南门。
“为应对部分老城区和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的地区教育资源阶段性供需矛盾,我市通过多项措施扩大学位总量。”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谭告诉记者,一方面,通过挖潜,结合城中村拆迁改造,新建或改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另一方面,要盘活资源,把一些搬迁的学校或公共设施改造转移到本区举办义务教育或学前教育。“十三五”以来,通过整治,城区新增学位2.3万个。
096226" qid="6542359441692464391" mention-index="0">集团化办学让优质资源开枝散叶
老百姓不仅希望有学上,更希望在家门口“上好学”。
以蜀山区为例,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辐射,2016年,蜀山区采取“名校+新校”方式,以合肥市五十中学东区、西区、南区、新区四区分立的方式,在原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区的基础上,成立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现拥有西园和望江路两个校区。

在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校集团天鹅湖校区,学生们正在接受测量体温、消毒等。
其中望江路校区于2016年落成并开始招生办学,当时学校仅有6个班,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一年比一年增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普遍认可。李燕涛是老五十中人,2017年调入望江路校区担任执行校长,“学校刚成立时有40多名老师,除了合并校的老师外,其余四分之一的老师均来自本部东校,老师们把五十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植入进来,如星火燎原。”李燕涛介绍说,学校组织了“杏坛晤课”“杏坛偕行”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两大校区发展的齐头并进。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家长群里都很有口碑,家门口小区也有很多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大家反响都不错。”家住印象西湖小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现在是该校七年级学生,孩子回来非常喜欢和家长说在学校的各种趣事,也非常喜欢班里的老师,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很好,“我觉得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好学校。”

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迎着曙光进入校园。
据悉,我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好学校,真正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75%的城区公办学校、54%的县城公办学校和100%的乡镇中心学校。
实施“倍增计划”
让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再扩大
“未来三年合肥市普通高中将迎来入学高峰,到2022年在校生预计达20万人。”这是市教育部门去年根据科学测算得出的数据。

在合肥师范附小本部,来自集团各学校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课程共建成果展示。
据悉,为解决即将迎来的普通高中入学高峰,我市实施“普通高中倍增计划”,也为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奠定基础。去年8月18日,位于庐阳区蒙城路与连水路交口的合肥市六中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这个总投资超过15亿、设计规模达120个教学班、可容纳6000名在校生的新校区,计划在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我市‘普通高中倍增计划’、优化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的具体举措。”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合肥九中、合肥六中新校区将投入使用,并加快推进合肥一中东校区、合肥一中淝河校区、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等一批新项目。
今年1月27日,合肥市三十二中正式悬挂了“合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包河分校”的牌子,这也是合肥一中成功托管了长丰县北城中学、合肥四中之后,托管的第三所高中。“合肥一中本部将与包河分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合肥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合肥市三十二中正式挂上“合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包河分校”的牌子。
合肥三十二中挂牌合肥一中包河分校,是我市“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悉,去年8月,《合肥市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我市通过举办分校、委托管理、多校联盟等方式,分三年时间统筹推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推动全市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共建共享。眼下,位于瑶海区和平路与龙岗路交口西北角的合肥一中东校区建设项目正式对外招标,计划开工建设,建成后,这里可容纳4650名在校生。届时,合肥优质高中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手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加速教育资源供给、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的突破口。
大手笔、大动作、大力度,换来了合肥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合肥市提前2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全国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等。
下一步,合肥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把教育项目打造成“最美建筑群”和“靓丽风景线”,不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让“好学校”遍布百姓家门口。
文字 |全媒体记者束芳
图片 |全媒体记者张大岗宋炎骏(均为本报资料图)、安徽网等
来源: 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