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下背部运动造成5岁儿童脊髓损伤和高位截瘫,近年来此类“意外”层出不穷。(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危险的小蛮腰:做完10个小蛮腰后,5岁女孩再也没有站起来.许多儿童遭受脊髓损伤并导致高位截瘫)
每个受伤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位来自这样的“事故”,真的只是不幸的“意外”吗?红星的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家长对下腰等舞蹈动作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在迅速扩大的培训市场中,教育机构参差不齐,对舞蹈学习“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都是孩子受伤背后的隐患。
7月14日,四川音乐学院舞蹈老师孙智表示,4到6岁的孩子不应该过分强调腰部动作。腰部的特殊性在于脊柱的存在,下腰不像开叉。一旦受伤,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舞蹈培训机构
家长说:
选机构大都靠“目测”等
对舞蹈动作导致受伤认识不够
7月14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两家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对于“舞蹈动作不当导致脊髓损伤”的说法和情况,很多家长表示有所了解,但关注度不高。有家长表示,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基本都是靠“目测”,并没有核实舞蹈培训老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资质。
在西顺街的一家舞蹈培训机构,一名6岁孩子的父亲华兆碧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孩子刚学舞蹈,目前正重点培养兴趣,觉得没有风险。
至于“跳舞可能会造成脊髓损伤”,父亲认为,“一定是他们的动作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一位同样把孩子送到这家舞蹈培训机构的母亲说,她应该谨慎。她说自己在新闻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也有顾虑,所以每次都亲自陪孩子上课。但她也认为,那些受伤的孩子可能与自身的个体差异有关。“现在(孩子)已经学了快一年了,什么都没有,应该是那种不容易受伤的。”母亲说。
家长在舞蹈培训机构的教室外等孩子上课
当红星新闻记者问及如何为孩子选择舞蹈培训机构时,很多家长几乎都是靠“目测”和“感觉”。
在另一家舞蹈培训机构,一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选择这家舞蹈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离家近,交通方便”,没有考虑培训老师的教学资质。至于“伤害”,我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因为“老师教的动作比较简单”。
另一位妈妈最懂“舞伤”。她说,选择培训学校时,特别注意学校墙上的展示区,培训老师是否有相关资质,教学经验介绍等。“报名的时候,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有了保证,所以我还是相信的。”
记者走访期间,不少舞蹈培训机构表示,老师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孩子,特别是初学者和年龄较小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重点培养舞蹈兴趣。同时,组织每季度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安全培训。
四个坐轮椅的女孩,其中三个因腰部活动导致脊髓损伤
为何会受伤?
部分机构教学急功近利
p style="font-size:15px;">有的师资不专业“下腰”的舞蹈动作为什么导致有的孩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正确的舞蹈动作培训应该如何进行?14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孙智、张锦江两名专业舞蹈教师对此进行了剖析。
两位老师都认为,出现儿童练习舞蹈出现因“下腰”导致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情况,均与目前培训市场上培训教学机构和培训老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关。
孙智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严格意义上讲,有些舞蹈培训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专业舞蹈老师应该有的水平,有的甚至并非专业院校毕业,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或者谋生需求,从事了相关培训工作。这部分老师给孩子们训练的环节,对训练尺度的把握并不准确。
另一个导致孩子容易受伤的原因,是因为部分培训机构,为了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培训效果,比如能完成下腰、劈叉等有难度系数的动作,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培训方法。也有家长把孩子经过短时间学习就能“扳腿”“下腰”当做炫耀的“资本”,认为孩子学得很好。
“正规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是必须要有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同时,用人单位在聘用相关人员时,也要对其相应的毕业院校、资质进行判断。”孙智表示。
张锦江也认为,部分兴趣班培训机构教育的门槛较低,没有取得相应资质的老师也在教学业余班,师资的不够专业,导致了这样的安全隐患。“(专业院校老师)学过相关的人体结构解剖学课程,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课程上的观察,是可以判断孩子的能力和身体结构的,而且也应该向家长了解,孩子有没有过相应的病史、受伤史,足够了解后才能判断孩子是否能够练习相应难度的动作。”
如何预防?
4-6岁不宜过度强调腰部动作
舞蹈培训应培养兴趣和审美
多大的孩子可以接受“下腰”动作训练?正确的训练方式是什么?
孙智表示,严格意义上,在学龄前,例如4到6岁的孩子,可以适度接触基本功训练,但不应该过度强调腰部动作。“(下腰)不像竖叉、横叉,这部分主要用到的是韧带,如果出现拉伤,一定周期内也可以恢复。”孙智表示,但腰部的特殊性在于脊椎的存在,一旦损伤,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张锦江认为,少儿的舞蹈培训,最关键的应该是培养兴趣爱好、音乐节奏感和正确的审美,而不是过度强调软开度。孙智则表示,在近期担任少儿舞蹈比赛评委时发现,有的指导老师在编排作品时,加入了一些没有作用和必要的技术技巧,比如一些软开度的展示,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舞蹈节目中)技术技巧,比如跳转翻腾空,除了是专业演员基础功扎实(的表现),更多是用于表现情绪化。比如激昂的情绪时,其他舞蹈动作无法体现,那么会加入一个空翻动作来表现。”孙智表示,这不是单纯为了好看、炫酷。
对于正确的训练方式,两位老师都提到了“科学合理”和“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授课内容有所不同。“比如二年级做六年级的作业,那肯定要做错很多。”
孙智表示,以下腰动作为例,从基础的地面动作开始,腰部放松,到“跪下腰”,再循序渐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全程保护,因为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会有所不同,作为老师一定要清楚。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成佳炽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